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建成区的发展空间已趋于临界状态,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的公共问题。2008年,昆明市委提出了城中村改造战略决策,计划5年内完成“昆明市主城区(294km2范围)内336个城中村(不含呈贡新城)”的重建改造工作。政策执行至今,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政策执行中也显露出各种问题。公共价值目标模糊、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执行力不高、参与程度不够等问题制约着政策的有效执行,因此,政府需要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断总结,调整、完善和优化政策方案,探索新的改造模式,加强行政管理,完善参与机制,获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社会公共服务”的政策目标!论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城中村改造的有关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城中村问题研究大多集中于概念、特征、改造理论、改造模式、改造策略等方面,而对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优化方面的研究尚有不足,论文选取一个新的视角,运用“三圈”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公共政策执行目的、过程、要素,分析了政策执行的现实问题,提出论文的研究方向与目的。论文以昆明市西山区城中村改造政策执行为案例,运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马克·莫尔教授提出的“三圈”理论,从“价值”、“能力”和“支持”三个要素分析了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结合问卷调查,剖析问题根源,从重塑价值取向、提升执行能力、获取广泛支持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并希望在今后的政策执行中得到调整、完善和优化,最终实现政策目标。笔者研究发现,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价值是政策顺利执行的根本,能力资源是政策执行的重要保障,公众的支持和认同是政策目标实现的关键。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有效执行,首先,要以公共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树立“改造为民、改造利民、改造惠民”的价值取向,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乐居”的政策目标;其次,政策执行要整合人、财、物、信息、权威等能力资源,规范组织机构、保障资金投入、优化工作流程、加强行政监管,保障政策的高效运行;最后,要健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政策信息互通,搭建“政府—开发企业—公众”之间公开、公平、公正的利益表达平台,在相互理解、支持的基础上进行利益整合,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