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中翻译小说的“现代性”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是文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时期,而晚清四大小说期刊--《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上刊登的翻译小说则见证了小说的“现代性”嬗变。学术界对于晚清翻译小说的研究,每每专注在知名译者的翻译小说上,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中的翻译小说相形之下乏人问津。本文从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中的翻译小说的角度切入,以中国古典小说为生发点,发掘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性”在晚清翻译小说中所呈现的早期形态。   在定义“现代性”的基础上,本文将对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中的翻译小说做纵向梳理,分析传统怎样与现代协商,艰难地让位于现代,传统又如何向现代渗透,最终使小说具有了今天定义的现代性。在此我们可以看到白话小说中说书人声口在晚清白话译入语的翻译小说中的新用,笔记体小说传统在晚清文言译入语的翻译小说中的移用,翻译小说里根深蒂固的传统审美观以及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中的翻译小说显现出的现代特征,这些正是本文第二、三章探讨的要点。   同时本文将对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中的翻译小说做截面分析,将晚清文士、学者所做的追逐现代的努力发掘出来。这里的现代性既是指启蒙的现代性,译者通过翻译小说,对被传统禁锢着的大众的启蒙,把具有现代意义的符号带到晚清中国,这其中包含了科学、商业、法律及人权等;它又是指审美的现代性,对仁义与伦理的尊重,对美的追求。翻译小说通过对于战争中的正义的质疑、对于科学发展的斟酌、对于婚姻自由的忧虑以及文言翻译小说走向完备的努力,展示了晚清译者反复思量中的另一种现代性的面貌。同时,本文也将对那些顺利地传至今日的,以及被压抑与湮没的现代性分别加以阐述,这个截面发掘工作放在第四、五章。综上所述,本文讨论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中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的目的不仅仅禁锢于讨论现代性是什么,而是意图展现现代从传统的发生、发展,验证诸种观念与行动间最猛烈的合纵连横。
其他文献
文学创造地理。文学作品中的苏州和典籍记录等当中的苏州是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苏州存在着更多的“主观性”,而典籍记录等当中的苏州只是对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机械书写。前
学位
嘲戲,興起於漢末三國時期,至兩晉時期達到鼎盛。它和清談一樣是盛行於中古士林的一大風尚,但對於嘲戲,人們卻沒有像對待清談那樣給予足夠的重視,其實嘲戲現象以及包含在這種
学位
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界的领军人物。他的小说层次丰富、内涵深厚,充满了矛盾思辨的色彩。与其他作家笔下冰冷、理性的科学世界不同,刘慈欣笔下的科学世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