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的形态学、功能学、动力学指标与增殖细胞核杭原Ki-6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0例。全部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及手术前均行乳腺核磁共振扫描,测量肿瘤最长径、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患者于第一次MRI检查后均行病理活检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并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染色阳性率,确诊后做4周期新辅助化疗,且最终实施了手术治疗并获得术后病理及Ki-67阳性指数。肿瘤最长径、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Ki-67和病理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估,以病理学评估结果作为对照标准,统计分析其与其他四个研究指标的评估结果是否有差异:作配对X2检验(McNemar Test);四个研究指标的评估结果作关联性分析;并计算各个评估指标与多个指标结合评估疗效时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和Youden指数以反映其疗效评估效能。结果:四个研究指标的评估结果与病理学评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个研究指标的评估结果均无相关性(P>0.05);肿瘤最长径或ADC值单独评估时灵敏度最高(86.67%),肿瘤最长径+ADC值评估时一致率和Youden指数最高(分别为86.67%,0.7333),多个指标结合评估时特异度最高可达100%。结论:核磁共振与Ki-67单独或相结合均适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其中核磁共振形态学与功能学的应用价值更高;多个指标相结合评估可以准确判断出新辅助化疗疗效不佳的病例(特异度最高达100%),但并非越多评估指标相结合其评估效能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