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禾本科岩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抗逆性和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消减能力,被认为是煤矿山生态重建和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先锋植物。本文以香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探索不同Cu浓度对香根草的生长、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转录组和蛋白组水平上分析和挖掘香根草的差异基因和蛋白,从而揭示香根草在Cu胁迫下的耐性机理,为利用香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禾本科岩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抗逆性和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消减能力,被认为是煤矿山生态重建和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先锋植物。本文以香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探索不同Cu浓度对香根草的生长、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转录组和蛋白组水平上分析和挖掘香根草的差异基因和蛋白,从而揭示香根草在Cu胁迫下的耐性机理,为利用香根草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1个对照(未添加Cu)和4个处理浓度(40、60、120、150mg/L),对香根草进行Cu胁迫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胁迫7天后取样测定各项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并用于转录和蛋白水平的鉴定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u胁迫对香根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香根草在胁迫7d后,发现叶片在Cu浓度150mg/L时发黄失绿,株高、总根长、根总体积、鲜重在Cu浓度为60mg/L时显著高于对照,根总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随Cu浓度增加先降后升,其余指标均先升后降,且各指标最低值均出现在150mg/L,说明低浓度Cu对香根草生长有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叶片内的光合色素含量和SOD活性在Cu处理为60mg/L时最高,叶片的POD活性以及根的POD、SOD活性最大值均在Cu浓度为120mg/L处。处理浓度150mg/L时,根中Cu含量富集最多。由此得出香根草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等)来清除活性氧,降低对细胞的氧化损伤,响应Cu胁迫的毒害。2、Cu胁迫下香根草的转录组学分析:该研究中总共获得438,200,619(GB)的高质量数据,共获得355,865个转录本,平均长度为369bp,其中注释在GO和KEGG上的差异基因分别有69,712个和74,302个。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代谢过程、细胞生理过程、定位、细胞、催化活性和结合,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参与了苯丙素生物合成、光合作用、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相互作用等途径。在这些生物过程和通路中发现MYB、AUX/IAA、b HLH、b ZIP、ZIP、NAC、WRKY等基因家族和ABA、ABF、Sn RK2、B-ARR、ETR、MYC2、JAZ、CCR、4CL、F5H、AMY/amy A、INV、HK、TPS、PAL、PR1、RIN4、WRKY33PR、HSP90等差异基因在响应Cu胁迫的信号转导、渗透调节、离子转导、功能蛋白和转录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Cu胁迫下香根草的蛋白组学分析:香根草叶中共有1174种差异蛋白显著富集,根中共有1261种显著富集,GO显著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代谢过程、有机物代谢、细胞内过程、转运活性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KEGG显著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的代谢、氰基氨基酸代谢等途径。在苯丙素类化合物通路中发现有40种差异蛋白表达(过氧化物酶肉桂醇脱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等)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有18种差异蛋白表达(β-葡糖苷酶、淀粉酶、蔗糖合成酶等)参与香根草Cu胁迫的响应过程。4、Cu胁迫下香根草的转录组和蛋白组关联分析:研究分别鉴定到348,464个转录本和8,422个蛋白,有8,422个蛋白可以转为转录本。转录本与蛋白表达量之间相关系数81.4%,平均值为0.405。整体上转录本与蛋白表达量之间正相关较为明显,富集差异蛋白和基因数量最多是第四类,共840个。这些差异蛋白和基因在GO富集中主要参与一元羧酸代谢过程、一元羧酸生物合成过程、淀粉代谢过程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和核糖体等。同单独的转录组分析或蛋白组分析一样,差异基因和蛋白富集的通路主要集中在苯丙素类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等次生代谢过程中。综上,一定Cu浓度范围(60~120mg/L)可以促进香根草生长,当超过这个浓度范围时,香根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同时会启动抗氧化酶系统以此来防御Cu胁迫带来的毒害。通过基因水平的综合研究,筛选了大量香根草响应胁迫Cu胁迫的代谢途径和相关基因蛋白。这为后续开展Cu胁迫下香根草耐性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资源,也为耐重金属品种选育以促进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和重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 Xiao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广背叶蜂总科Megalodontoidea扁叶蜂科Pamphiliidae腮扁叶蜂属Cephalica Panzer,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工林的昆虫,主要为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云南油杉(Kete
本文以体教融合为背景,调查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问题,以探索"体教融合"路径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江西师范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现存问题,找到体教融合的症结所在,探索高水平运动队体教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江西省及全国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贯彻落实体教融合战略提供了数据借鉴和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江西师范大学运动队存在如下问题:(1)运动队
随着电力电子装备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开始接入配网。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的不断并网运行且对配网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城市用电负荷的组成越来越繁多。配电网的成分也因此越来越复杂。相较于传统交流配电系统,柔性配电系统具有便于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装置的接入、电能质量高等优点而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可以预见的是在供配电领域柔性配电系统将逐步替代传统交流配电系统并形成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新形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高价值资产的网络攻击事件逐渐增加,其中勒索软件作为该类攻击事件中的主要扮演者,已成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多种勒索软件检测方法,但基于网络的勒索软件检测方法大多针对特定的勒索软件,基于静态的主机检测方法对勒索软件检测效果不佳,而基于动态的主机检测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检测,不能满足勒索软件及时检测的需求。本文
传统配电网在供电模式、运行控制、及供电服务方面是“被动”的,而常规变电站作为配网实现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其主变的各段母线间通常采用机械式断路器连接,响应速度慢、全寿命周期动作次数受限;且主变间通常采用分列运行模式,无法实现功率互济,进而导致变电站从结构和运行上来说也是被动的。引入柔性电力电子开关取代馈线间互联的联络开关,将传统配电网由被动模式转换为主动模式,形成柔性互联的新型配电网形态已成为当前的
随着物联网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数据安全处理问题受到广泛学者的关注。委托计算是数据安全处理技术的一种,是任务委托过程中保证计算结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委托计算存在开销较大、效率较低等问题,结合了委托计算与博弈论思想的理性委托计算为解决传统委托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论文以密码学和博弈论为基础理论工具,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委托计算方法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逐步恶化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RES)发电技术得到广泛发展,微电网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效载体在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对微电网系统进行优化调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首先针对机组出力以及风光消纳的微电网经济调度问题,搭建了发电机组的运行成本模型以及因温室气体、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惩罚成本模型以及价格型需求
近年来,全球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病,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主要累及肺脏,NTM肺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与其他疾病鉴别困难。很多临床医师常忽略NTM肺病的存在,常出现误诊或者漏诊。该文从NTM肺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诊治及预防等方面作一综述。
湛江市作为广东省级副中心,目前在城市更新进程中遇到政策制定不完善、参与改造主体单一、低效用土地再开发难等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道路,为解决这些困境,湛江市应当充分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调整改造政策、提高多方组织参与度、协调改造需求并提高土地盘活率,为增强湛江市发展实力、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茂兰疣螈(Tylototriton maolanensis)是疣螈属(Tylototriton)作为隐存种新订正一个新种,目前仅发现分布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尚缺乏足够研究。为更深入的了解其在茂兰喀斯特森林中的种群数量、分布及对繁殖水体的生境选择,本文通过繁殖期抽样调查,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区域分布的茂兰疣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茂兰疣螈在茂兰保护区翁昂、永康、洞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