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国产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配对设计临床验证试验,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采用国产多孔钽棒治疗的18例(19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0~62岁,平均44.2岁。其中病因包括:3例为激素性,7例(8髋)为酒精性,8例为特发性。根据改良Ficat分期:Ⅱa期4例,Ⅱb期14例。疗效评估包括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髋的Harris、Womac评分,X线片、MRI影像学变化以及并发症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未发现局部感染,切口不愈合,排异反应,钽棒断裂,松动,移位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各时相点Harris评分[(82.73±8.99)分、(84.46±10.75)分、(87.22±10.0)分]较术前[(75.51±11.91)分]均有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优为10髋,良为3髋,可为5髋,差为1髋,优良率72%。术后各时间点Womac评分[(17.44±9.40)分、(12.39±7.31)分、(11.06±8.41)分],较术前[(28.28±13.10)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影像学显示,17例(18髋)股骨头坏死无明显加重,股骨头生存率为95%(18/19)。其中有1例因患髋疼痛明显加重,股骨头塌陷,最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解剖患髋股骨头,大体标本可见钽棒与周围骨组织紧密结合,硬组织切片显示新生骨组织已长入材料的孔隙。结论:国产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促进骨长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防止股骨头塌陷,延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