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效能感是指阅读者对自己控制阅读行为和阅读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阅读能力、技能或策略去完成阅读任务自信程度的评价。阅读从它伴随文字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对阅读主体自身心理活动的依赖。阅读效能(个体对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主观评价)的高低也必然会影响其阅读活动的投入程度及阅读成绩的获得。本文试图在阅读行为的过程中探讨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对国内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对高中生阅读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尝试。同时,了解当代高中生阅读效能感的现状和特点,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本研究基于文献的分析,并结合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提出了高中生阅读效能感的理论构想,严格遵照心理测验编制的一般原则与程序自编了高中生阅读效能感问卷。同时,在安徽省境内选择了六所高中,共获得有效样本909人,运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探讨了安徽省高中生阅读效能感的现状及特点。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编制的高中生阅读自我效能感问卷含六个维度,结构拟合良好,可以解释51.734%的总变异,六个维度分别是能力感、控制感、受益感、自信度、计划性、抗干扰。说明高中生阅读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多维度结构。且信效度良好,符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作为高中生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工具。2、目前,安徽省高中生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左右水平,其各个维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受益感”、“计划性”、“控制感”、“自信度”、“能力感”和“抗干扰”,其中“抗干扰”一个维度略低于中间值。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阅读自我效能感的水平。3、安徽省高中生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除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级、专业、学校、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等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4、高中生阅读效能与其阅读时间、阅读成绩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且阅读效能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5、父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阅读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上得分均有显著作用。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阅读自我效能感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