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型煤吸附-解吸变形规律对比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体吸附-解吸机理的研究是发展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关键理论之一。本文以原煤、型煤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庆大学自行研制的煤层气高压吸附解吸装置、高压吸附解吸变形装置等试验设备,分析了煤体吸附理论模型,对比研究了原煤、型煤煤体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①系统总结了煤体吸附理论模型,并结合重庆大学自行研制的煤层气高压吸附解吸装置试验分析了各理论模型,拟合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BET方程>Langmuir方程>D-R方程>Freundlich方程>Herry方程>Volmer方程。②利用自主研制的高压吸附解吸变形装置开展了原煤、型煤在温度15°时的不同瓦斯压力下的吸附-解吸变形试验,并对比研究了原煤、型煤吸附膨胀变形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种煤体吸附膨胀应变与时间曲线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原煤充气瞬间发生煤体收缩和弹性变形,型煤不明显;煤体瓦斯吸附量与其体应变量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型煤吸附瓦斯产生的体应变大于原煤吸附瓦斯产生的体应变,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这种差距逐渐减小,约2.7MPa时,两种煤体吸附瓦斯产生的体应变量相等。③对比分析原煤、型煤解吸过程的变形规律,得出原煤在解吸瞬间其变形先膨胀后收缩,型煤只发生收缩变形;型煤解吸收缩变形初期应变变化速率约是原煤的5倍,且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两种煤体的初期应变速率差距也增大;煤体解吸变形与孔隙压力呈很好的乘幂关系;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原煤解吸体应变量逐渐接近型煤。④综合分析两种煤体在整个吸附-解吸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得出原煤、型煤残余变形量与瓦斯压力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原煤煤体吸附-解吸变形可逆性较差,但随着压力的增大,可逆性增强,型煤煤体吸附-解吸变形可逆,即煤体变形可逆性取决于其裂隙数量。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神府煤田大柳塔煤矿1203工作面的地质情况为基础,首先UDEC-Voronoi建模法的可行性分析,而后通过理论分析、UDEC-Voronoi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浅埋煤层大采高工
摘要:通过对四六盘区回采顺序和采场结构参数优化,以便实现四六盘区安全高效生产。分析了92号矿体四六盘区实际开采现状,考虑到周边矿体开采的扰动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方式进行
目的:为了探讨和研究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先后
诸如齿轮、滚动轴承等高副接触,因受载接触变形发生在很小的面积上,导致接触区压力极高。研究这类接触的润滑机理,既需考虑接触表面的弹性变形,也需考虑其间的润滑剂粘度变化。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效应的动力润滑理论称为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大部分的齿轮传动工作在微凸体接触与流体润滑共存的混合润滑状态下。本文分析了从光滑表面-粗糙表面接触、全膜润滑-部分
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油田开采已进入后期高含水阶段,国内外众多大型油田普遍通过构建智慧油田的方式来保障油气资源开采的稳产增产,智慧油田的建设过程纷繁复杂并且建设成果难以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中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患者共120例
坚硬顶板条件下矿压显现规律相比于普通顶板条件下,其矿山压力显现更为剧烈。采掘煤层推进后,坚硬顶板大面积悬露但并不垮落,垮落步距较普通顶板条件下急剧增大。煤层采掘后,
夜幕初上,灯光秀闪烁在两岸建筑间.桥头游人如织,阵阵戏曲之音,涓涓入耳.我与文友前往文昌里,路上时不时出现吆喝着买卖的老人,孩童的嬉戏声也从街角的巷子里传来,河面“荆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