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筑的买卖问题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long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违法建筑是因为建造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产生的建筑物,建筑本身不具违法性,仅仅是建造行为具有违法性。私法中没有明确地规定违法建筑的地位,对违法建筑的定性以及有关违法建筑的判决大多参照公法中对违法建筑的规定,这也导致违法建筑在私法中被否定。对于违法建筑进入私法领域这种无可避免的现象,基于违法建筑的私法行为的定性就不能再仅依照行政法等公法中的规定。本文以违法建筑的买卖问题为研究对象,论证违法建筑之物的属性、权利属性以及违法建筑买卖合同之效力,以此肯定违法建筑所具有的私法中的地位。从而找出更加有效的解决违法建筑法律问题的方式,力求在解决违法建筑的问题时做到公法分明又联动。除引言外,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违法建筑进行界定。对违法建筑的定义进行明确,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违法建筑进行区分后能够对违法建筑有更清晰的了解。第二部分:违法建筑得为所有权之客体。论证违法建筑并非建筑材料的简单组合,违法建筑具有物的属性及特征,是不动产的一种。无法办理登记并不对违法建筑的所有权的取得起到否定的作用。第三部分:基于违法建筑的买卖合同效力。认定违法建筑买卖合同的效力不单纯是一个私法问题,在认定合同是否有效时需考虑违反强制性规定以及物权登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我国违法建筑的处境十分尴尬,在私法上的地位也不明晰,在参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治理措施后,引入比例原则能更好地权衡公共利益和私人权益。第四部分:违法建筑买卖合同有效和无效之后的法律后果。论述了买卖合同在被认定为有效时的履行以及存在的履行不能的情形,结合司法实践中法院对此类合同的效力的否定论述合同无效后的后果及利益返还,明确合同无效时对当事人双方的损益承担。第五部分:结语。总结归纳了文章核心观点以及本文的不足,以期能为违法建筑在私法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工程咨询行业以企业资质管理为主的市场准入制度越来越制约其本身的发展,而工程咨询供给侧改革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市场监管机制与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工程咨询行业对专业人士个人执业信用建设的需求越发迫切。现阶段工程咨询行业在个人层面还未形成一套专业人士执业信用管理体系。本文选取注册监理工程师为具体对象,探寻在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过渡时期逐步实现个人执业信用的评价的可行路径
目的:探讨血小板4项参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DI),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测定100例糖尿病患者和80
类别不平衡分类问题广泛存在于金融、生物医学、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在信用风险评估、疾病检测等实际应用中,类别不平衡数据通常是分类型和数值型数据并存,将分类型数据数值化,会引入不合理的序信息,且假定不同分类型属性值间距离相等。不平衡数据本身的特性,如类别不平衡、类重叠、少数类样本过少等,是影响其分类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数据复杂程度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包含分类型和数值型数据的混合型不平衡数据,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