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受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等的影响,呈现出权力下放的趋势,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那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评价,也由此得到了全新的认识,渐渐呈现出多元主体协商对话的评价情境。这就为最了解课程情况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参与课程评价的机会,把教师从长期处在课程评价的被动地位上解放出来,成为课程评价不可或缺的主体。本文从解读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内涵入手,强调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进行的评价活动,即是对课程全过程的评价。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是以批判反思为基础,从教师的视野理解和分析课程,然后将自己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发声于他人,再进行课程评价对话,在对话中重新理解课程,在理解中内化评价,在评价中得以提升的过程。论文还分析了教师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从解释学和交往实践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哲学基础,从后现代课程观和主体性课程观的角度分析了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教育学基础。在我国的课程评价实践中,教师的参与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试着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现存问题,并从教师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批判反思、协商对话”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本研究对教师参与课程评价进行了构想。先是探索性地提出了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四项原则:内化原则、同步原则、渐进原则和简化原则。然后分析了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理解性评价课程标准、对话性评价课程内容,发展性评价课程实施,反思性评价课程结果。接着试探性地提出了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实践程序:无声评价、有声评价、集体评价和内化评价。最后,在保障方面,提出了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权力、能力、资源和机制四项保障。期望由本文的探讨能对目前的课程评价提供更多元的想法和做法,协助教师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进一步由课程评价引导课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