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电视产业已经走上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道路。传统电视媒体的网络融合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与传统互联网融合发展,试图占领PC端多媒体内容生产市场。在电视媒体与传统互联网端融合的阶段,电视行业主要以建立网络电视台的形式为主,但多数省级网络电视台存在访问量低,互动不足,内容高度同质化的现象,并未激发起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生产的活力;二是电视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阶段。由于流量资费的降低、无线网络的覆盖、智能手机的应用,为电视走进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先决条件。电视的多媒体融合从PC端转移到手机移动端,与移动互联网进行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各大省级传统电视内容生产者,纷纷加入到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来。而在移动互联网端,最具代表性的呈现平台是微博、微信和手机APP。本文即以这三个平台为研究对象,以《爸爸去哪儿2》节目为研究文本,分析电视节目在移动互联网端的呈现方式,并探究电视节目在移动互联网端传播的特性和传统电视产业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新思维。本文第一章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阐述电视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端融合的必然趋势。第二章,首先立足微博、微信和呼啦客户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台,以《爸爸去哪儿2》为研究对象,分别阐述了三个平台的底层技术、设计框架和运行原理,接着对各个平台上的内容进行抽样及内容分析,结合对各平台的技术分析和节目内容分析,详述该节目在微博、微信及呼啦客户端上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特性,并总结网络传播技术和平台的框架建构对该节目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电视内容的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传播平台自身的框架特性。其中,对微博客户端的内容抽样运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使用python语言对微博端内容信息进行抓取,而微信和呼啦客户端,由于该平台上的内容数量较少,则选取了全体样本。经过相关分析,笔者得出结论,《爸爸去哪儿2》节目在微博客户端的内容呈现上具有高度碎片化,传播方式是蒲公英模式;微信客户端的内容呈现和微信推送平台的框架特征类似,是模块化的,而节目在微信客户端上的传播方式也和微信平台的传播方式类似,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呈线性扩散;呼啦客户端由于其在进行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时,已被定位成虚拟社区平台,因此该平台的内容呈现和传播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论坛相类似,是一个以兴趣聚集受众的平台。第三章,以中观的视角,立足电视节目传播,对其在微博、微信、手机APP客户端上的内容呈现方式、传播方式和传播规律特性做论述。首先,电视节目利用微博客户端的高度碎片化,为受众提供了碎片化的节目索引,正由于这样碎片化的索引,构成了其全矩阵式的传播模式;其次,在微信客户端,其交互式的模块集合为电视节目建构了点对点离散的传播方式;最后,手机APP呼啦客户端由于其是集聚大众智慧、知识文化的虚拟社区,因此电视节目在该平台上即形成了点面交互的传播模式。最后,本章总结了电视节目移动互联网端传播的整体规律和特性。第四章,是论文的总结。通过上述研究的内容和得出的结论,首先从用户、产品等方面提出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视节目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其次阐述了笔者对电视行业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若干思考,总结电视节目移动互联网端发展的整体特性,从运营方式、受众转变和技术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电视节目传播未来的转型和趋势,最后,从宏观的角度归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节目传播生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