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以及脓毒症患者诱导心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6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26例。记录患者的基础病史、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等内容,归纳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和证素特点;同时记录患者临床相关的预后指标,如LVEF、NT-proNP、CRP、白蛋白、降钙素原、乳酸、APTT、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建立临床数据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筛查脓毒症患者出现心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型和其它危险因素,并观察总体人群和不同中医证型人群的病死率。结果:1.在226例脓毒症患者中,虚实夹杂证最多,占60.6%,其次为实证,占34.1%,急性虚证占5.3%。研究人群中共记录9种基本中医证候要素,总频次为663,按频次分布出现最多的依次是气虚证(21.6%)、热证(17.0%)和痰证(16.3%)。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主要以虚实夹杂证为主,非心功能障碍组主要以虚实夹杂证和实证为主。气虚和血瘀证在两组之间的分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针对诱导脓毒症患者出现心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或者转入ICU时表现为实证、近期手术、冠心病史和慢性肾脏病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后发现冠心病史和慢性肾脏病史是脓毒症患者出现心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3.在28天病死率的比较上,心功能障碍组高于非心功能障碍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三组证候间死亡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虚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和实证组。结论:1.脓毒症及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均以虚实夹杂者为主,并发心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早期更多具备气虚及血瘀等病理因素。2.冠心病史和慢性肾脏病史是脓毒症患者出现心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3.入院或转入ICU时表现为实证的脓毒症患者比急性虚症和虚实夹杂证者具有更低的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