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MLH1和hMSH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hMLH1和hMSH2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以明确中国人错配修复基因在HNPCC患者中的突变情况,为进行HNPCC家系的初步筛选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31例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系成员(A组),38例符合Bethesda指南组的FINPCC家系成员(B组),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取石蜡包埋结直肠癌组织,利用免疫组化Eiivision-2步法进行染色,hMLH1、hMSH2单克隆抗体用前1:50稀释,经柠檬酸(pH=6.0)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染色方法按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DAB显色液在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时间。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免疫组化阴性率,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hMLH1和hMSH2阳性例数分别为47例、57例(由于A、B组存在1例患者hMLH1、1例患者hMSH2、1例患者hMHL1和hMSH2免疫组化组织脱片,癌腺体无法判定染色结果)。两组hMLH1和hMSH2阴性例数分别为18例、8例。hMLH1基因阴性率A组和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1<0.05)。hMSH2基因阴性率A组和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2<0.05)。   结论:   研究提示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MLH1或hMSH2基因表达,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单、检查过程耗时少并且价格便宜的特点,适宜在临床广泛应用,可以作为初步筛选HNPCC家系的实用方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