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众望所归的教育思想,教学生活化虽早已被写进课程理念的体系当中,但却并未能深入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现实教学中假借生活之名践行知性德育的现象正印证着这一点。如何在正确理解这一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更好地去践行它,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笔者结合当前教学实况,从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出发,依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学习动机、建构主义等相关理论,系统剖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整理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寻找更加积极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以期能够对现行教学有所裨益,帮助学生在收获新知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依次分析“生活”、“教学”、“教学生活化”等概念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内涵,并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三个领域全面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其次,呈现实地考察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如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近半学生不关注时政新闻,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积极性、主体性、自主性发挥不足;学科实践活动匮乏;课堂互动不足等,并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及课程本身的偏见、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知识目标的实现仍占主导地位,课程资源未能得到全面挖掘和有效整合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一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在结合相关理论和现实优秀课例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应当采取的几点对策。教育理念上,树立生态主义课程观,“以人为本”的师生观,对话、交流、创生的教学观以及动态、开放的知识观;教学资源上,合理使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广泛挖掘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上,在学生、教师的生活中备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将生活作为教学的根基,融理论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乐学善学的过程中体味学习价值和生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