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属矿山事故总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因人员、机器设备、作业环境、地质环境因素导致的较大事故。本文以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地下难采矿体回采工艺系统可靠性研究项目”为基础,结合普朗铜矿的生产实际,对普朗铜矿首采阶段(3720m水平)、深部接续中段(3540m水平)的采场人—机—环境进行可靠性研究,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使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等,对采场人—机器—作业环境进行模糊可靠性研究,先建立评价因子集,之后确定各因子隶属度以及因子权重集,最后用马尔科夫模型计算各自的可靠性指标,用模糊语言描述其可靠状态。(2)采集不同种类岩石,在实验室内得到岩石力学参数,代入Rocklab进行强度折减后作为岩体力学参数,输入采场的FLAC3D数值模型中,把岩体力学参数、采场结构参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极限方程,由于受计算机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数以千计次的数值模拟,因此设计正交试验后,利用Monte Carlo思想,运用Matlab对极限方程进行数千次随机试验,得地质环境的可靠性指标,并以可靠度为基础判定其可靠状态。(3)经过分析计算,得到采场人—机—环境可靠性后,对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将其假设为可修复的逻辑串联系统,用模糊语言和可靠性指标评价采场人—机—环境的综合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