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迁市是江苏省最新设置、同时也是经济总量最小的地级市。伴随着1996年宿迁“撤县设市”成为地级市以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宿迁城市土地覆盖、城市范围和形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利用1992年、1999年、2003年、2009年和2014年五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对宿迁市市辖区进行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增长和减少两个角度计算土地覆盖转换的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随机状态下的变化量等参数,分析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与转换关系,识别地类转换的倾向性强度;结合景观指数分析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在土地覆盖分类的基础上基于多时期连续对比法提取城市实体边界,使用紧凑度、分形维数、扩展强度指数、重心转移等指标,以及等扇方位法、等距分割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宿迁市在不同阶段、不同方向上的扩展变化分异。通过空间分布、数量特征、方向性特征、空间形态演变以及扩展占用土地来源等方面,分析宿迁市22年来的城市扩展。论文主要研究结论:(1)农业用地和林草地一直是宿迁市最有优势的土地覆盖类型;2014年,建设用地面积首次超过水域;其他土地覆盖如未利用地所占面积所占比例一直很小。在各个时期内,林草地和农业用地转变的净变化量都是最大的。(2)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模式显现出多样性,填充式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边缘式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而飞地式所占比例逐年减少。(3)由于老城区北部骆马湖和东北方向嶂山林场等自然条件所限,宿迁市城区发展主要方向是南方,其中宿城区主要向西到京杭运河所成的扇形方向扩展,宿豫区沿京杭运河向南发展,同时有向外延展的趋势。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洋河新城以及湖滨新城等地逐渐成为宿迁市重点发展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