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写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常用于实现隐蔽通信。相较于静态载体,流媒体载体具有载体结构化、特征时变性、内容实时性等特点,是实现交互式隐蔽通信的良好选择。基于静态载体的隐写术研究偏重于寻求与载体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的隐藏方法。而对基于网络流媒体的隐蔽通信的研究,不仅要解决如何嵌入的问题,还要进一步地定量地解决容量、隐蔽性、可靠性之间的平衡问题。在容量方面,由于流媒体载体有结构化的特性,因此可以同时在不同的结构成分上使用多种嵌入方法,以获取超过单一隐藏方法的容量。然而,各种隐藏方法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因此需要一种描述隐藏方法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对流媒体载体结构的分析,结合前人对静态载体上的信息隐藏的模型的研究,本文对流媒体载体建立载体特征维度和隐藏特征空间的概念,进而将隐藏方法的关系表达为此空间中的并行性。单个流媒体分组上的多种隐藏算法的联合使用对应于隐藏特征空间中的隐藏算法矢量,隐藏算法矢量上的秘密消息分配对应容量矢量。在隐蔽性方面,由于流媒体载体存在通信过程、流分组、载体特征和隐藏特征三个结构层次,因此也存在对应的三个层次的隐蔽性。现有的对隐蔽性与容量的关系的研究,普遍针对静态载体上单个隐藏算法。本文通过归纳隐蔽性的普遍属性,得到对隐蔽性的合理定量表征应该具有的对容量的关系。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检测者模型的隐蔽性定量表征方法,该方法对特征、分组、通信过程三个层次的隐蔽性的描述具有统一的形式。通过调节隐藏算法矢量上的秘密消息分配,对隐蔽性进行了优化。在可靠性方面,对可靠性的主要干扰因素是流媒体载体分组的丢失。经过前述的隐蔽性优化之后,对应的隐蔽通信的信道是码字集随机变化的分组删除信道。为了在这一复杂信道上保持秘密消息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传输单元的定位方案,随后使用分组重传技术,提出了以隐藏算法矢量为处理单位的可靠性方案。为了提高整体信道利用率,本文进一步对所提出的可靠性方案中各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综合上述理论成果,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本文完整地实现了一套基于网络流媒体的隐蔽通信原型系统,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了前述理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