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楼志》中的处置式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蜃楼志》清代小说,24回,其最早的是嘉庆九年(1804)刊本。作者姓名生平均不详,尚有待考证。小说反映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东岭南地区的社会现实,基本保留着明末清初的语言面貌,属于近代汉语的时间段。此书问世后,曾多次遭禁毁,后来才重新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对它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目见所及,尚未有人对《蜃楼志》的语言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蜃楼志》的研究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文本中的“处置式”,立足于“处置式”的研究成果和《蜃楼志》的文本语言,通过描写文本中处置式的使用情况,研究处置式的句法成分和结构特点,试图揭示《蜃楼志》中处置式的类型和表现特征,以及它和同时期作品《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处置式的异同点,从而探索处置式的发展流变,了解近代汉语处置式的发展特点。从处置式的发展流变上看,“把”字处置式代替“将”字处置式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它有地域上的原因。在北方方言“把”字句早已占优势的清代,具有南方方言背景的《蜃楼志》却仍然是“将”字句占优势,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作更为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运输业的逐步集装箱化,国际集装箱货损索赔面临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引起实务界和法律人士的关注。集装箱化运输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数额大、损失隐蔽。箱内货物本身或者包
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宗教学研究的现状,结合收集的一定量的话语样本材料,对宗教相关文本作了一定的分析。通过对语料的互文性分析并结合话语分析的其他理论视角,从社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赋予学科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本文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切入口,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要义、教学现状、落实途径三个维
自2000年起,中英文混合(即后皮钦语)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对于后皮钦语的研究历史非常短暂,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才出现一些关于后皮钦语的文章。然而,这些文章并没有对后皮钦语进
《突厥语大词典》是十一世纪著名的学者和语言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用阿拉伯文解析当代突厥诸族语言的、包括近7500词条的一部大型词典。它编排特殊,包含的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
本文对在《朱子语类》中已经出现但未被现今《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辞书收录解释和前贤时彦考释过的13个词语,运用辨察上下文意、分析语素意义、推究声韵通借
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排桩,其设计计算理论尚不成熟,工程中常结合经验用单桩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排桩的受力和变形特性,或者把排桩等效成等刚度的墙体,作为平面应变问题来考虑。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显著提高,近些年,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
A型肉毒毒素进行面部美容是目前常用的美容方法,其安全性也受到美容医师和患者的关注。肉毒毒素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达到
清末民初的近代,正值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西学东渐、传统解构、思维方式变革携手并进,奏响了思想文化领域权变、巨变、全变的三步曲.与新旧文化的解构、结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