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y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的刺激转化为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性适应行为和创造性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它是以人的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幸福能、否取得成功。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教养方式又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家长采用科学的、正确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如果家长使用不当的教养方式,则会影响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所以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提高家长对幼儿科学教养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改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作用,通过抽样调查,设计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了哈尔滨市304名幼儿的家庭教养情况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素质的现状,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结合调查情况的分析,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素质,形成有利于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家庭氛围的若干建议。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把本研究中的家庭教养方式界定在权威型与专制型的基础上。把本研究的幼儿心理素质界定在幼儿个性心理素质的几个方面,即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第二部分,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的调查及分析。通过样本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及相关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素质养成存在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文化心理氛围好的、管理好的一些公立幼儿园幼儿的心理素质明显好于一般普通,规模小的私立幼儿园幼儿的心理素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处于迷茫和游离状态。第三部分结合调查情况分析,提出了用正确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的教育建议。其中包括:家庭中要加强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家庭中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对待、注重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与发展、让孩子感受幸福的家庭气氛,不要让孩子学习的东西成为一种负担、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不要有攀比的心理。家长要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方式,提高家长的教养方式重在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以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留学教育咨询机构,即自费留学中介机构,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学生留学海外的主要途径。1990-2010,是成都留学服务行业走过的不平凡的20年,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与文化窗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逆运行装置。利用SOEC高温电解水制氢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是目前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总体上看,国内SOEC技术
一台完整的发动机总成是由成百上千个不同的零部件组成,发动机装配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和要求有机的联接在一起,组成一台发动机总成。在这个联接装配过程
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无穷的探索和思考。特别是近代以来,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创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史上树立了一个里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将近30年,30年来,我国在良好的内外环境下的经济实力增长很快,经济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在人均GDP上仍然存在差距。要减小差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延续了2600余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从此退出
目的评估应用双带襻纽扣钢板(Endobutton)技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12月期间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NeerⅡ型
阐述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构建原则,以及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我国各个行业都加大对先进技术和工艺的研发与使用,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企业的实力,巩固其在强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液压
【目的/意义】新媒体过度使用算法技术导致用户受困"信息茧房"是近来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群体极化动力机理能够为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