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西部坡丘区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龙泉山泉镇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多,以乡村为主要目的地的休闲、度假、生态旅游逐步兴起,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之一。 龙泉山西部的坡丘区相对平原地区,因用地条件有限,基础设施条件差,工业和农业发展受阻,经济相对落后。乡村旅游是可以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生态旅游方式,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之而来的是旅游开发模式大同小异,产品缺乏特色,旅游区的发展壮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本文选择山泉镇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比较深入的研究。该镇水果种植业已成为全镇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目前主要利用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以花果为媒,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如何实现一、三产业即生态农业与旅游服务更好的关联,让旅游业成为引领农民实现富民增收,走上新农村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优势产业?以此推进山泉镇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本文将探索并提出较为符合山泉镇实际情况的旅游开发模式,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分六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坡丘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进展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分析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第三部分,对旅游资源系统进行分析,总结出旅游资源特色,并做评价;第四部分,介绍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旅游发展战略;第六部分,是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泉镇为代表,对山泉镇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具体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拓展到整个龙泉山西部坡丘区,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 通过上述研究,论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结论: (1)对山泉镇的旅游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包括区域构造,地层及岩性,地貌特征等。 (2)首次将山泉镇的旅游资源划分为7个主类,10个亚类,并进行评价。通过区域旅游资源的比较,总结出旅游资源的特色。 (3)通过旅游空间布局,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首次提出山泉镇的旅游开发模式。 (4)在山泉镇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基础上,针对目前龙泉山西部坡丘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较少的情况,整合区域资源,首次提出龙泉山西部坡丘区的旅游开发模式。
其他文献
塔河油田是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得该区裂缝发育异常复杂,它们与溶洞一起构成了塔河油田复杂的缝洞型油藏储层。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塔河油田缝洞
本文主要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的成岩作用。以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该区的成岩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这对该区下一步的油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的数秒内,地震波能量由震源向四面八方释放,在龙门山山区地表上产生了大小规模不一、数量巨大的山体滑坡,因此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堆积于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由于处在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地震灾害频频发生。但是由于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使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由于所处的重要构造环境以及良好的油气和煤炭资源前景,长期以来就引起能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区内的汝箕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太西煤的产地,盛产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