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言似乎并未从我们的身边消失,而近几年谣言诱发的集合行为还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抢购板蓝根、抢购饮用水、集体等地震、抢购食盐,诸如上述种种。谣言及其诱发的集合行为给我们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只有探明了谣言演化为集合行为的影响因素才能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利用Nvivo8软件对案例材料进行层层编码,确定了谣言特征、政府因素、公众因素、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主维度,结合文献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构建了谣言诱发集合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开发测量工具,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搜集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本文中研究模型的变量关系假设进行验证,探讨了谣言特征对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影响,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公众科普知识丰富程度对谣言特征与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谣言初始来源权威性、谣言传播频率、谣言文本说服力、谣言与集体记忆一致性等谣言特征对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有正向作用。(2)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对谣言初始来源权威性、谣言与集体记忆一致性与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对谣言传播频率、谣言文本说服力与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即如果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越好,谣言传播频率、谣言文本说服力对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正向作用就会弱化。公众科普知识丰富程度对谣言特征与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即如果公众科普知识丰富程度越高,谣言特征对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正向作用就会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