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诱发集合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hi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言似乎并未从我们的身边消失,而近几年谣言诱发的集合行为还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抢购板蓝根、抢购饮用水、集体等地震、抢购食盐,诸如上述种种。谣言及其诱发的集合行为给我们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只有探明了谣言演化为集合行为的影响因素才能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利用Nvivo8软件对案例材料进行层层编码,确定了谣言特征、政府因素、公众因素、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主维度,结合文献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构建了谣言诱发集合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开发测量工具,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搜集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本文中研究模型的变量关系假设进行验证,探讨了谣言特征对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影响,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公众科普知识丰富程度对谣言特征与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谣言初始来源权威性、谣言传播频率、谣言文本说服力、谣言与集体记忆一致性等谣言特征对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有正向作用。(2)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对谣言初始来源权威性、谣言与集体记忆一致性与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对谣言传播频率、谣言文本说服力与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即如果政府作为信息源的状况越好,谣言传播频率、谣言文本说服力对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正向作用就会弱化。公众科普知识丰富程度对谣言特征与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即如果公众科普知识丰富程度越高,谣言特征对公众参与集合行为意愿的正向作用就会弱化。
其他文献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乡土油画的创作中,作为创作客体的农村和农民如今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丰富多样的场景、人物及人物命运为乡土油画提供了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城市信息化发展风起云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浪潮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智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突飞猛进,深刻改变了城
男性参与学前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号召更多男性走进幼教成为大势所趋.通过调查发现,学前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由此出发,结合衡阳师范学院和国立台中教育大学的发
新课改后,小学数学已经抛弃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转而使用生本理念指导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数学语言,还要正确地使用画图策略.为探究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