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是记忆历史的载体,滇池周边地区变迁地名数量众多、类型复杂、变迁方式各异。在滇池周边地名的诸多研究中,地名变迁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别地名的考证,而对区域内地名变迁的整体研究涉及较少,对滇池周边地名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复原清代、民国时期滇池周边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状况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变迁地名的性质进行了地名分类。根据方志的相关记载和清代、民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名变迁的具体情形,整理了城市街道、乡村聚落、水利设施等几种主要的类型,重点考证了其变迁的时间和变迁的过程,并对不同类型地名变迁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中整理出的变迁地名,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地名变迁的特点。第三部分分析地名变迁的主要原因,主要探讨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地名变迁和社会、自然变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滇池周边变迁地名的整理,不难发现在清代、民国时期滇池周边的变迁地名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存。变迁地名涉及诸多类型,地域分布广泛。同时,变迁地名数量较多的类型也比较集中,主要是城市街道地名和乡村聚落地名。各类地名变迁分布总体呈现以下特征:(一)变迁地名主要集中在滇池北部和南部地区;(二)不同类型的变迁地名分布区域都具有集中性;(三)区域内部变迁地名分类比例结构存在差异。就地名变迁的时间上而言,呈现以下特点:(一)地名变迁区域结构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二)变迁时间上的集中性;(三)不同时期地名变迁具有不同特点。地名变迁的方式也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更名的反复性;(二)由繁入简,由俗化雅;(三)命名的时代性;(四)地名讹传。地名的变迁,深刻反映了历史时期区域自然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变迁中的地名保留了大量历史时期区域变革的史料。影响地名变迁的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可以归纳为,区域开发导致的滇池水位下降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两个方面;社会因素则包括:政治制度、战争、城市发展、移民和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重大变革,在地名变迁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许多地名现在仍被保存下来,说明清代、民国时期是滇池周边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昆明的城市发展已经逐步向现代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