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经脂质体转染CLEC9A基因,构建过表达CLEC9A的大鼠树突状细胞及DC2.4细胞,并检测树突状细胞功能和性质的变化。方法:提取4-8周龄SD雄性大鼠股骨骨髓细胞,通过红细胞裂解液筛除红细胞,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mononuclear cells,BM-MNCs),其中贴壁细胞经细胞因子GM-CSF,IL-4和TNF-α诱导产生DCs,每日观察DCs形态变化;由苏大附二院神经外科课题组惠赠的DC2.4传代铺板待转染;收集生长到第5天的DCs及传代DC2.4开始转染不同浓度的质粒-脂质体复合物,通过荧光及Real-Time、PCR检测CLEC9A转染效率,寻找出最适的转染浓度;目的基因、空载体转染DC细胞及DC2.4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转染组的转染效率,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CLEC9A在大鼠DC细胞及DC2.4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出过表达CLEC9A的树突状细胞,即DC/CLEC9A细胞和DC2.4/CLEC9A细胞;采用PCR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在大鼠肿瘤抗原刺激下的各组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MHCⅡ的表达情况,从而研究DC转染前后功能和性质的变化。结果:通过不同浓度质粒-脂质体复合物转染大鼠骨髓DC及DC2.4细胞,发现质粒CLCE9A浓度为3ug,按脂质体:质粒=3ul:1ug的比例形成的质粒-脂质体复合体的转染效率最好;转染后大鼠骨髓DC和DC2.4细胞表面的CLEC9A分子表达量较未转染细胞均明显提高,DC2.4细胞的转染效率相比DC细胞的转染效率,高出2倍左右;在大鼠肿瘤抗原的刺激下,DC/CLEC9A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MHCⅡ表达量均较未转染前明显增加,但基本未检测到DC2.4/CLEC9A细胞表面的CD80、CD83、CD86和MHCⅡ分子较未转染前有明显增加。结论:1.脂质体对贴壁生长的DC2.4细胞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半悬浮生长状态的DC细胞;2.转染浓度为3ug:9ul的质粒-脂质体复合物转染树突状细胞的效率更高;3.贴壁生长的DC2.4细胞株虽然能传代,但缺乏正常DC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分子,如CD80、CD83、CD86和MHCⅡ,虽然脂质体转染效率很高,但在肿瘤抗原刺激后,表面分子的表达量并未有相应地明显增加,细胞株DC2.4有可能在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DC细胞正常的活性和生理功能;4.大鼠骨髓DC细胞表面分子CLEC9A的表达量增多可增强DC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