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信息化外包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被广泛运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对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范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在“掌舵”而不“划桨”思想的指导下,公共事务外包逐渐成为实践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推动下,政府信息化外包进展十分迅速。这在中国海关也得到反映,信息化外包已经成为海关转变职能、实现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本文以上海海关为例,回顾了中国海关信息化外包的由来和发展,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以下3个观点。第一,信息化外包是海关体制和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海关按照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再造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适度外包方式引进社会专业力量是海关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在推进海关信息化外包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风险防范,本文把信息化外包所带来的风险分解为公共性风险、效率性风险、技术性风险三个层面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化解风险的对策。本文由导言和五章正文,加上一个结语共7个部分组成。导言着重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外包是海关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实现途径。第一章梳理了与政府部门信息化外包相关的理论,包括有限政府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此外,还对政府部门信息化外包的相关概念予以合理界定。第二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别选取了美国和新加坡,对这两个国外政府信息化外包的案例进行了介绍分析;选取了国家税务总局和四川省各级地方政府,对这两个国内信息化外包的案例进行了介绍分析。在介绍过程中,着重分析了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以为中国海关信息化外包提供参考。第三章从介绍中国海关信息化战略概要入手,分析了中国海关推行信息化的动因,回顾了中国海关推行信息化外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四章以上海海关为例,分析了中国海关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从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分析了这些挑战的根源。第五章分析了信息化外包对中国海关体制改革和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意义,指出了面临的机遇,提出了继续推进信息化外包的目标、模式和实施步骤建议。同时,还把海关信息化外包面临的风险分解为公共性风险、效率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加以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制定规划、建立制度、强化绩效评估等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结语部分主要谈了中国海信息化外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人才强国、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
近年来,具有优异的生理生化功能的生物活性多肽(如大豆肽、玉米肽等),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燕麦作为世界八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及
基于非对称耦合馈线结构,设计了一种通带内具有单阻带特性的超宽带滤波器.通过调节非对称耦合馈线结构的物理尺寸,能够控制超宽带通带内阻带频率的位置,从而有效减少其他频段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被西方国家称为“中国式增长奇迹”。在此期间,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长期以来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从国家、社会、个人的角度来分别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同样,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与发展,对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国民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民要素收入分配出现了逐渐偏向资本的倾向,这带来了国内居民收入差
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各项机制的日趋完善,内部控制的范畴和功能定位也在不断进化发展。从传统的相互牵制为控制萌芽,进而演变到以“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为主的内部
根据QDB-04型催化剂在各企业的应用数据,研究了原料气中的CO含量和水气比对变换反应深度、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催化剂反硫化的影响,分析了QDB-04型催化剂对不同气化工艺制取的
针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当前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价值,如减少自然界水资源的浪费、满足居民基本出行
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部门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提升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保持服务与管理相对人的较高的满意度,成为了社会公共管理最终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