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路径选择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821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经济体制转轨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不仅严重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更威胁到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为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而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诸多方法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良资产证券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目前在国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资产证券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具有处置效率高、透明、资产回收率相对较高以及增加金融市场投融资工具等优势。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内外部条件。 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国内资本市场情况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特点,本文详细论述了在我国进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所应选择的路径。重点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参与者的组成、主要运作流程的设计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三个方面来说明我国应如何进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最后,本文从完善法律制度、市场环境、进行离岸业务试点和政府支持四方面,提出如何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以便使资产证券化成为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方式。   
其他文献
在当前我国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掌握虚拟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我国目前在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在对虚拟经济内涵
本文从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入手,紧紧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抓住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对经济可持续
本文分析了银行再造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并从西方银行再造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分析了传统银行再造理论的局限性,给出了笔者关于银行再造的新定义、新理念,并大胆地提出了
   本文在产业组织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产品市场竞争的角度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