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至今,我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了丰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改革不深入、总体改革进程发展缓慢、高校后勤实体没有完全实现校企分离等。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不仅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因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进行案例研究,不仅有利于探究高校后勤管理的特殊性,也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以目前国内一所重点高校W大学为研究对象,对W大学后勤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从管理理念、宏观管理方法、微观管理手段、管理组织四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总结了该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成就和不足,并进行了相应的归因分析,对该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调研结果显示:目前W大学虽然在“办师生满意的后勤”的服务理念、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原属高校和后勤实体之间的权、责、利分配不清,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效率低下。第二,该校后勤机构缺乏服务导向观念、以人为本观念、管理育人观念和开放合作观念。第三,后勤机构的规章制度未能做到及时更新,公开度和透明度低;各项工作缺乏科学、严谨的标准和操作流程。第四,后勤管理团队整体素质较低;管理团队的专业培训内容单一、效果没有落到实处;后勤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配合不协调。第五,现代化设备的总体配置情况不理想,缺乏定期的维护与更新;网络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滞后,缺乏创新;不重视对新媒体的利用。总体而言,该校师生对本校后勤服务的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管理体制是制约W大学后勤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承包制的弊端,不仅带来了W大学后勤管理的权、责、利分配不清,也造成了该校后勤服务效率低下的现状。此外,落后的管理理念,低素质、非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管理资金的缺乏也是制约该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认为,要提升该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水平,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出相应改进:第一,建立健全后勤实体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明确后勤实体独立法人的地位。第二,通过制度建设将现代后勤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提拔优秀青年干部;加大员工专业培训的力度,鼓励员工自我提升;结合自身特色、塑造后勤文化。第三,逐渐引进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全面目标管理方法、系统管理方法、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规章制度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并及时更新,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流程。第四,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优化后勤甲乙双方的分工与合作。第五,改善现代化设备的配置;优化网络基础建设,加强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注重对新媒体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