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是经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科学健康的信仰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以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思潮暗流涌动,冲击了社会主导信仰,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一是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思想多元化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导致的困境;二是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与高校信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滞后造成的矛盾导致的困境;三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多样化、网络信息良莠不分、鱼龙混杂与青年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有限造成的矛盾导致的困境。总之,信仰教育面临着舆情多变、思潮多元等新问题、新挑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需要加以重视。因此,如何破除现实困境,需要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校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入手探寻有效解决对策,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信仰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体、客体、内容、方法、环境五大要素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信仰教育主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信仰不够坚定和能力素质堪忧;信仰教育客体理想信念淡漠、思想认识缺位,缺乏主体意识易受外界干扰;信仰教育内容过于理性,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材内容不够丰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仰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新颖化,没有与当前时代发展有效贴合;信仰教育环境问题重重,没有提供洁净、便利的教育环境。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肩负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责任与使命,事关国家意识形态的正确传播与践行,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从现实困境入手,探寻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是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力的重要手段。破除现实困境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高校信仰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二是引导大学生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三是丰富完善信仰教育内容;四是构建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体系;五是营造良好和谐信仰教育氛围;六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信仰教育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