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细菌污染钛表面对人单核细胞激活和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经牙龈卟啉单胞菌污染的钛表面对人单核细胞激活与细胞因子分泌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沾染钛表面的表面因素和表面介导的其它因素对人单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研究钛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相互作用机理、钛种植体表面改性和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材料和方法】 1、应用机械磨光、喷砂、酸蚀、喷砂酸蚀(sandblastingandetching,SLA)的表面处理方式形成四种不同的钛片表面形貌,分别记为SiC组、SiC+F组、63号组、63+F组。用表面粗糙度仪检测钛试件表面粗糙度,以Ra值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钛试件表面形貌。 2、热致死牙龈卟啉单胞菌污染第一部分处理得钛片,获得沾染的不同钛表面。 3、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鉴定,并接种于处理后钛片表面,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和钛片共同培养1、3、5、7天的活细胞数目;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共同培养6小时、24小时、72小时和7天时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 【结果】 1、处理后钛片呈现不同的表面形貌,其粗糙度分别为SiC组:0.1582±0.0221um,SiC+F组:0.2071±0.0330um,63+F组:0.2424±0.0324um,63号组:0.34481±0.0647um。SiC组有规则的沟嵴相间的表面形貌,63号组表面粗糙度最大,SLA处理的表面相对均匀,形成了表面二级窝洞的显微结构。 2、经牙龈卟啉单胞菌污染的钛片表面覆盖了一层蛋白样物质,表面较处理前色泽较暗,没有光泽。 3、牙龈卟啉单胞菌污染的钛片表面单核细胞的活力有差异。TNF-α和IL-1β在经牙龈卟啉单胞菌污染的不同钛片表面表达有差异,在不同的时间点表达也有差异。 【结论】 1、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表面形貌,SLA的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表面较为均匀的多微孔结构。 2、人单核细胞在经牙龈卟啉单胞菌污染的钛表面各组的激活无明显的规律可循,可以认为表面因素和表面介导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调控因素,从而形成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影响单核/巨噬细胞在其表面的激活和活化。 3、经牙龈卟啉单胞菌污染的钛表面影响TNF-α和IL-1β的分泌。表面依赖的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和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科技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迅速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变化,从而带动了我国教育的转型和革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为了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