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农户水稻生产行为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u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水稻生产行为是影响农户收入及粮食稳定供给的重要因素。农户是农业生产的执行者,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户息息相关,农户的生产行为会导致农业产业的走向以及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情况,农户的生产行为又引导着农民收入水平的走向。研究农户生产行为的特性、影响因素等,对于转变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研究思路:本文是从农户水稻生产行为角度,借助农户行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效益理论,选取南昌县21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调查研究法、规范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户的水稻生产决策行为、水稻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水稻品种选择行为以及影响农户水稻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对政府和农户在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及政策,促使水稻生产能够持续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结论:(1)农户生产决策的行为特点是:选择行为具有经验性、求新性和保守型、模仿性和从众性。农户的生产方式行为受生产规模和农户的文化水平以及资金等因素影响。水稻品种的选择受到市场条件、种子价格、生长周期的共同影响。(2)影响因素的结论。农户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外部因素包括土地投入、资金投入、生产成本、信息资源、制度政策等。内部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及素质情况、劳动力的生产技能熟练情况、户主年龄等。(3)行为绩效分析结论。经济效益直接制约着农户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行为,只有农户的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时,农户才能够持续的再生产。目前水稻种植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户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粮食收入,水稻产业的链条延伸到了大批的相关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供了如下的建议:提高农户种植水稻经济效益、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使水稻生产进行产业化经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户综合素质、提高粮食质量,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他文献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一直占绝大多数。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人由于缺少稳定经济收入,尤其是近年城市拆迁,导致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面临巨大的养老难题。随着
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无相差频率自动跟踪和输出功率恒定功能的功率超声电源 ,此电源采用集成锁相环来实现无相差自动频率跟踪 ,采用 PWM方式控制 BUCK电路的斩波 ,达到恒功率
国标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建设指南》)提出,到2020年,我国力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约100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开始推广水利灌溉,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农业水利灌溉在推广应用中出现了很多实际问题,为了扫除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障碍,就要解决这些问题,为农业快速
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为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农技人员扎根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技术,传播科技,功不可没。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
本文聚焦“三农”问题,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中国1949年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对制度变迁的过程做了梳理、对制度变迁的动因做了剖析,对制度变迁的绩效做了评价。新中国
项目后评价是对实际运营项目的建设目标、运营过程、综合效益、作用及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客观地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管理活动。项目后评价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
英语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一环,英语语音掌握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最终英语水平。然而,我国英语语音教学状况不甚乐观,学生普遍存在发音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发音习惯,并在
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当前,对耕地用途转换的研究主要对其客观变化现象进行分析,而以农户即耕地用途转换的行为主体对其进行探讨尚不多见
创业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转移能够为创业带来持续发展动力,但一般的显性契约无法消除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传播者可能存在的短期行为。从隐性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出发,将声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