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n395924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救助进行了探讨,全文除前言外共分五章: 第一章对弱势人群的社会救助。分养老、慈幼、恤妇女、助残疾等方面,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探讨了唐五代时期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优恤,着重剖析了民间力量在救助弱势群体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章对特殊人群的社会救助。按照官僚、学生、将士等救助对象,从俸禄、致仕、赋税、医疗、丧葬等方面探讨了政府对特殊人群的救助,及民间在特殊人群救助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章医疗婚丧救助。在分类考察了唐五代时期对不同人群的救助后,着重探讨了唐五代时期政府和民间在疾病、婚嫁、丧葬这三个方面对百姓的救助状况。 第四章民间社邑组织与社会救助。利用敦煌文书中的大量社邑文书,并结合其他史料,探讨了唐五代时期社邑在丧葬、造舍、婚嫁、出行、患病及防范安全等问题上对社人的救助,并分析了社邑组织对民间救助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第五章宗族姻亲与社会救助。分别选取社会救助中的抚孤、助学、济贫、助婚丧、抗灾避难等社会问题,探讨了唐五代时期宗族、姻亲进行社会救助的具体状况,分析了宗族、姻亲在社会救助中所起的作用。 唐五代政府主要以律令形式,将社会救助措施予以法制化,有的也逐渐形成制度。在救助机构方面,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专门救助贫病人员的机构——病坊,这对宋以后类似社会救助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政府社会救助很有限的情况下,宗族在民间救助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唐代宗族救助尚处在自发阶段,缺乏物质和制度保障。因此,庶民阶层往往与乡里异姓结成相互“济苦救贫”的组织——社邑,以补充国家和宗族救助的不足。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转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用性强、成本适中等特点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转孔灌注桩属隐蔽工程其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较高
<正> 青年作家王愿坚的短篇小说集《党费》和《后代》包括了十六个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中的好几篇被选为中等学校和工农学校的文学教材;它们深深地激励着广大青年一代的纯洁的
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对慢性混合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采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9例慢性混合性便秘病人的临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胆管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老年人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34例中行胆道T管引流术97例,急诊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32例,保守治疗5例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的,针对职业教育中学生"起点高低不一,层次多,差距大"的现象,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使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
锂检测方法的研究樊晋花(唐山市陶瓷研究所.唐山063020)1测定原理每种元素原子受激发时发射出一定特征的光谱线,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线,其强度随着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通过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