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分析师作为市场上的信息解读者和传递者,承担着向投资者提供能合理反映证券内在价值的信息和理性的投资建议的义务,通过引导投资者价值投资,来减弱市场价格的偏离程度,从而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多数研究都肯定了分析师评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对公司估值,从而促进市场效率提高。然而,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当市场处于泡沫泛滥时期,分析师也存在过度乐观现象,没能对潜在的风险以理性态度发出提醒,反而热衷于追逐利好消息导致股价被推高。同时由于分析师对公司基本面信息的挖掘成果并不能够引起中小投资者足够的重视,因此可能导致分析师更加偏好能够带来短期收益的题材炒作消息。
鉴于此,探讨证券分析师评级背后的信息偏好及信息解读能力,以此来判断分析师评级及评级修正对于投资者是否具有参考价值便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2007年至2016年期间CSMAR数据库的单次标准五级评级数据为原始样本,在此基础上构造季度评级均值和季度评级修正均值指标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本文借鉴Daniel和Titman(2006)的文章,将季度股票收益分解为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分别作为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的代理变量,采用简单事件研究法,将市场的行为与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联系起来,检验市场对这两类信息的反应。结果发现从公开的会计类信息中提取出的有形信息更多的是代表企业过去表现,因而并没有与未来收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同时发现无形信息是与企业未来表现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短期内能预测股票未来收益,但长期关系会出现反转。
然后本文探究了分析师评级及评级修正时的信息偏好。通过分组观察到无形信息与分析师评级是正相关的关系,而有形信息对分析师评级没有明显的影响;无形信息和有形信息与评级修正都是正相关的关系,由组间差异推测评级修正这一具有主观意识的指标似乎更加受无形信息的影响。接着通过偏好回归结果发现,分析师评级及评级修正都同时受到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的正向影响,通过比较系数大小发现,无形信息对评级及评级修正都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说明分析师在评级及评级修正时更偏好解读无形信息。
进一步通过分组检验考察分析师的行为是否很好的把握住了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是否存在过度自信现象。结果发现,分析师在评级及评级修正时存在对无形信息过度自信的现象。分析师在评级时虽然采纳了有形信息,但分析师没有进行深入的解读,因此评级与组合未来收益并没有明显的关系;分析师在评级修正时较为有效的解读了有形信息,评级修正正向的组合在未来整体表现较好,也没有出现显著的反转现象。
最后本文分别从行业类型和市场态势分类来探究在不同情况下分析师对信息的偏好是否存在不同。结果发现对于高无形信息的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析师更加理性的解读了无形信息。在不同市场态势中分析师对于有形信息的偏好没有明显的特征,但是分析师对于无形信息的偏好有明显的不同。在好时期分析师的评级及评级修正都更多的受到了无形信息影响,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过度自信现象;在坏时期分析师的行为更加的谨慎,对于无形信息的参考更少。
综上所述,分析师的评级及评级修正虽然全面的参考了市场上的信息,但其更偏好无形信息,而对有形信息的解读不够,因此其投资建议在短期内有较好表现,但长期收益不佳。这说明分析师目前还需要更加理性的对待市场上的炒作热点和私有信息,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需要沉下心来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从公司长期发展价值角度做出投资判断。同时投资者需要理性的来看待分析师的评级及评级修正,根据行业特征和市场态势对分析师的投资建议进行区分的利用。
鉴于此,探讨证券分析师评级背后的信息偏好及信息解读能力,以此来判断分析师评级及评级修正对于投资者是否具有参考价值便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2007年至2016年期间CSMAR数据库的单次标准五级评级数据为原始样本,在此基础上构造季度评级均值和季度评级修正均值指标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本文借鉴Daniel和Titman(2006)的文章,将季度股票收益分解为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分别作为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的代理变量,采用简单事件研究法,将市场的行为与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联系起来,检验市场对这两类信息的反应。结果发现从公开的会计类信息中提取出的有形信息更多的是代表企业过去表现,因而并没有与未来收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同时发现无形信息是与企业未来表现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短期内能预测股票未来收益,但长期关系会出现反转。
然后本文探究了分析师评级及评级修正时的信息偏好。通过分组观察到无形信息与分析师评级是正相关的关系,而有形信息对分析师评级没有明显的影响;无形信息和有形信息与评级修正都是正相关的关系,由组间差异推测评级修正这一具有主观意识的指标似乎更加受无形信息的影响。接着通过偏好回归结果发现,分析师评级及评级修正都同时受到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的正向影响,通过比较系数大小发现,无形信息对评级及评级修正都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说明分析师在评级及评级修正时更偏好解读无形信息。
进一步通过分组检验考察分析师的行为是否很好的把握住了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是否存在过度自信现象。结果发现,分析师在评级及评级修正时存在对无形信息过度自信的现象。分析师在评级时虽然采纳了有形信息,但分析师没有进行深入的解读,因此评级与组合未来收益并没有明显的关系;分析师在评级修正时较为有效的解读了有形信息,评级修正正向的组合在未来整体表现较好,也没有出现显著的反转现象。
最后本文分别从行业类型和市场态势分类来探究在不同情况下分析师对信息的偏好是否存在不同。结果发现对于高无形信息的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析师更加理性的解读了无形信息。在不同市场态势中分析师对于有形信息的偏好没有明显的特征,但是分析师对于无形信息的偏好有明显的不同。在好时期分析师的评级及评级修正都更多的受到了无形信息影响,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过度自信现象;在坏时期分析师的行为更加的谨慎,对于无形信息的参考更少。
综上所述,分析师的评级及评级修正虽然全面的参考了市场上的信息,但其更偏好无形信息,而对有形信息的解读不够,因此其投资建议在短期内有较好表现,但长期收益不佳。这说明分析师目前还需要更加理性的对待市场上的炒作热点和私有信息,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需要沉下心来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从公司长期发展价值角度做出投资判断。同时投资者需要理性的来看待分析师的评级及评级修正,根据行业特征和市场态势对分析师的投资建议进行区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