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油田的全面开发,稠油的开采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大。稠油具有密度高、粘度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这些特点给稠油的生产和输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研制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稠油粘度的降粘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塔河10区稠油是典型的超稠油,具有稠油“三高一低”的特点。降低该稠油粘度的关键是合成针对性强的化学降粘剂。在参考国内外有关降粘剂文献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种适用于塔河稠油的降粘剂,确定了药剂最佳合成条件,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性能评价,初步探索了降粘剂的降粘机理。选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马来酸酐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油溶性的降粘剂,并对其降粘效果进行了评价测试。试验探讨了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加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h,引发剂加量3‰,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3:1.5。通过IR对合成的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原油的胶质沥青质做红外分析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降粘剂分子主要通过与胶质和沥青质的作用来降低粘度。同时,降粘剂分子的特性粘数、极性基团和酯链都会影响到降粘剂的降粘效果。从加药温度、加药量、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以及与破乳剂的配伍性等方面对降粘剂进行了降粘效果评价,降粘剂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复配效果较好,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占复配药剂的质量分数为35%时,降粘效果已较好并满足生产要求,降粘率可达到39%。对原油进行了加药前后的流变测试和粘温测试,通过对比实验,自制降粘剂降粘效果好于现场在用降粘剂的降粘效果;考察了不同加量下降粘剂对原油破乳实验的影响,经过测试,复配降粘剂与破乳剂有良好的配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