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及来源解析。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运用多元统计分析、铅锶同位素示踪技术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源解析;并运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钕同位素示踪沉积物物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重金属元素在九龙江不同区域(北溪、西溪、滨海湿地和河口)分布存在差异,大部分金属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地质累积指数法表明Cd的污染程度最高,7.5%的采样点达严重污染。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中24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顺序为:Cd>Bi>Li>Mn>Cu>Pb>Be>Co>Ni>Hg>Sr>Zn>Tl>U>Sb>Cr>Ga>Ba>Cs>Rb>Th>Fe>V>Mo。其中10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Hg>Cu>Pb>Ni>Co>Cr>Mn>Zn>V,Cd和Hg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最大,分别为75.8%和13.4%。BCR4步提取法表明,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Fe、Ni、V、Tl、Ba、Sb、Ga、Cu、Cr和Sr)以残渣态为主;Mn可提取态含量最高(占总量83.8%),其次为Cd、Pb、Zn、Co和Cu。稀硝酸提取法表明,Pb、Mn、Cd、Co、Cu和Zn的稀硝酸可提取态具有较高比例。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中Pb、Mn、Cd、Co、Zn和Cu具有较高生态风险。综合对比两种提取方式分析结果,各有优缺点。一般情况下,稀硝酸单级提取法已足以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多元统计结果表明,九龙江近岸表层沉积物中,Fe、Mn、Zn、Pb、Cu、Cr、Cd、Hg、Mo、Sb和Bi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燃煤和采矿活动的复合污染;Ni、Co、Li、Rb、Sr、Tl、Ga、Be、V和Ba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Th、U和Cs主要来源于流域花岗岩等岩石风化。表层沉积物及潜在污染源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铅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燃煤和福建铅锌矿,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4.4%、34.0%和31.6%。稀硝酸提取态铅同位素组成表明稀硝酸提取态铅同位素组成比沉积物总量更能灵敏反映铅的人为源信息。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锶主要为外来源和自然源,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7.5%和42.5%。九龙江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平均总稀土含量((50)REEs)为254.25 mg?kg-1,高于福建土壤中稀土元素总稀土含量但低于深海沉积物的值。总稀土含量((50)REEs)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较高,且呈现明显Eu负异常说明沉积物主要为陆源。球粒陨石标准化和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表明九龙江沉积物物源相似。La-Th-Sc和La/Yb-∑REE图解以及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为福建花岗岩风化沉积,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