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衰弱的影响因素和自我管理的作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en91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世界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增龄和衰老(aging)必然导致老年人系统功能逐渐减退和患病机会增加,而有时“疾病与健康”不易区别。在老年人中,存在一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称为衰弱。衰弱不同于衰老,其特征是机体多种生理系统功能下降,整体脆弱性增加,表现为对应激源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引起多种不良后果,如脏器功能恶化、住院次数增加和死亡等。同时衰弱也具有潜在的可逆性,因而在衰老的老年人群中及时发现衰弱个体,对阻止和延缓衰弱的不良预后,从而获得成功老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衰弱,迄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外针对衰弱的发生机制,以及衰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伴随着衰弱影响因素研究的不断广泛和深入,关于衰弱的评估工具也不断构建和发展,如衰弱表型(Phenotype of Frailty,FP)、衰弱累积缺陷指数模型(Frailty Index of Accumulative Deficits,FI-CD)等,FP和FI是目前较为接受和广泛应用的衰弱评估工具,可以较好的筛查衰弱人群。近来研究显示老年人衰弱患病率较高,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老年人群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病是老年慢性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等不良结局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高。而我国老年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状态和血压控制是老年医学和全科医学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而针对老年高血压人群衰弱的危险因素而进行干预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高血压自我管理对衰弱的作用。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简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17日-3月29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240例。采用FP分期工具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了解目标人群衰弱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衰弱等级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共病、血压水平、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婚姻、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及与衰弱发生的相关性,并采用FI指数模型得到每个高血压患者的FI值,分析两种工具评估衰弱结果的相关性。另外采用同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共14个小区的自我管理小组的84例高血压患者,收集同样的资料,比较管理和非管理的两组患者的衰弱情况,分析自我管理在高血压患者衰弱中的价值。结果324例高血压患者,排除缺失数据患者(n=5),共入选236例非高血压管理小组患者,83例为高血压管理小组患者。高血压非管理小组的患者中,衰弱37例(15.7%),衰弱前期116例(49.2%),无衰弱83例(35.2%),最常见的身体方面特征的变化是握力下降(48.7%),其次是自我感觉疲劳(28.8%)、步速下降(23.7%)、体力活动下降(15.3%)及体质量下降(1.3%)。FI值呈偏态分布,平均值为0.194(标准差0.104),FI值范围在0.026-0.526之间。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男性FI值中位数(0.186,0.253-0.103)与女性FI值中位数(0.179,0.244-0.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衰弱表型与衰弱指数模型对衰弱的评估结果高度相关(r=0.735,P<0.05)。FP分期与FI值均与各结局变量(BADL、IADL、过去一年跌倒史、过去一年住院史、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多重用药)呈明显相关性,且FI值与各结局变量的相关性均大于FP分期与之的相关性。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调整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显示共病、年龄、抑郁状态、受教育程度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病<5种与共病≥5种的老年高血压人群相比,FP衰弱分期至少低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3.432倍(95%CI(1.950,6.032),P<0.05);与年龄≥80岁老年高血压人群相比,年龄≥60岁但<70岁老年高血压人群衰弱分期至少低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8.917倍(95%CI(4.023,19.767),P<0.05),年龄≥70岁但<80岁老年高血压人群衰弱分期至少低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5.709倍(95%CI(2.889,11.280),P<0.05);与小学及以下人群相比,大专及以上老年高血压人群衰弱分期至少低一个等级可能性为3.380倍(95%CI(1.486,7.698),P<0.05),中学(包括中专)老年高血压人群衰弱分期至少低一个等级可能性为2.300倍(95%CI(1.075,4.918),P<0.05);不抑郁老年高血压人群与抑郁人群相比,衰弱分期至少低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3.557倍(95%CI(1.380,9.180),P<0.05),可能抑郁的老年高血压人群与抑郁人群相比衰弱分期至少低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1.740倍(95%CI(0.608,4.983),P=0.302)。管理与非管理小组倾向性评分匹配(PSM,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年龄、受教育程度、抑郁后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的血压控制情况、共病数量、服药种类、FI值、FP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人群相比,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人群的血压控制水平较好(P<0.05),共病数量≥5种的比例较低(P<0.05),多重用药≥5种的比例同样较低(P<0.05),FI值较低(P<0.05),FP分期衰弱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在内的多种社会、心理、身体、人口学因素与衰弱独立相关,衰弱作为一种可逆的老年综合征,重在控制危险因素来预防它的发生。且高血压自我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的慢病管理方式,在控制高血压患者发生衰弱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延缓衰弱的发生。为防治衰弱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长期生存率背景和目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后仍具有严重梗阻和明显症状者需考虑室间隔减容包括外科心肌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酒精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
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房颤,AF)和心力衰竭(心衰,HF)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中尚未被攻克的两个“堡垒”。随着房颤和心衰的危险因素变得更加普遍,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两者的患病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降低,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增加。既往研究表明,两者的发病是由多细胞、多通路参与的复杂过程,但因患者的心肌组织标本较难获得,既往报道例数较少,结果不一,两
目的: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是女性血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但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机制不清,本文主要研究了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导致女性血友病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相关凝血指标;进行基因相关检测,包括PCR扩增及测序分析F8、F9和XIST基因的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拷贝数检测、F8基因内含子1和22倒位检测;F8和F9遗传连锁分析;针对HUMARA基因和RP2基因进行X染色体灭活率的检测;核型分析;染
目的:1.了解上海部分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2.分析上海部分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的影响因素;3.帮助社区医生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研究对象和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静安区曹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5家医
虚拟偶像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娱产业的新热点。技术驱动下,虚拟偶像从最初的虚拟歌手拓展至虚拟主播以及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样态日益多元。后现代消费主义粉丝文化狂潮下,偶像粉丝生态呈现拟象化趋势,为虚拟偶像的兴起提供了文化土壤。相比真人偶像,在技术想象力下,虚拟偶像更真诚、全能、专属、亲密。然而虚拟偶像的价值实现需要技术支撑,未来的虚拟偶像应当借助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成为能够实现沉浸式交互的智能化人格化
目的:心搏骤停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亚低温已成为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最佳复温速率及复温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prague-Dawley大鼠窒息性心搏骤停亚低温治疗后的最佳复温速率及其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诱导SD大鼠窒息性心搏骤停5 min,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分为以下组:(1)常温组(37.0±0.5°C);(2)亚低温不复温组(34.0°C
目的:评估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胸腔镜射频消融联合导管消融)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难治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总结治疗经验。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的难治性房颤(包括多次导管消融失败的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以及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共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63±11岁,房颤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3年。手术包括外科胸腔镜射
背景与目的:心脏衰老(aging)是心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细胞衰老(cell senescence)是心脏衰老及衰老相关心脏疾病的重要机制。我们前期工作发现自噬相关基因Uvrag缺失导致年龄相关心肌病,但细胞衰老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研究Uvrag基因缺失对心脏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与结果:使用3月龄和8月龄野生型和Uvrag基因缺失小鼠作为研究对象。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表型转化和静脉血栓后管壁重塑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1.临床获取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浅静脉标本,应用Agilent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细胞外基质,SMC表型表达相关分子,细胞因子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T-PCR、Western-Blot、ELISA和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在基因转录、蛋白表达、组织定位等水平
目的:本文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及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及老年科住院,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94例,根据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维生素D水平缺乏组(25(OH)D<20 ng/m L,n=49)与维生素D水平正常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