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词语在语言中也具有同等作用。本文以动物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CMT),提出人类思维和语言中存在“人类是动物”的概念隐喻,研究动物词语及其意义的构建。 动物词语从认知角度可分为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基本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是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属于基本范畴的动物词语在概念隐喻中广泛使用。 本文将意义分类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动物词语的概念意义是其基本意义,其构建取决于人类的概念系统和认知经历。文化意义是通过概念隐喻,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CMT开创了隐喻研究的新纪元。从此隐喻被视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思维和行为中,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人类通过概念隐喻感知、认识世界的事物。动物因其丰富的属性和与人类的微妙关系,广泛运用于概念隐喻中,动物(源域)的属性映射到人类(目的域)。因此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存在着HUMAN IS ANIMAL的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意义构建的理据、机制和途径。通过隐喻模式,动物的属性映射到人类的概念范畴中,通过频繁使用,出现在动物隐喻中的许多动物词语得以词汇化,获得另一种习惯意义,在词典或媒体中不断出现,动物词语具有指称人类的外表特征、器官、行为动作、性格特点和团体、派别、现象等文化意义。 动物丰富的属性和两个域的映射产生了动物词语文化意义的多义现象。不同语言中存在不同的动物隐喻、动物词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则是因为概念隐喻的形成不仅受个人经历的影响,更受社会实践、文化背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