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是个体被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时,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社会排斥事件在校园中常有发生,严重影响被排斥者的身心健康,亟需教师的关注。而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教育力量,其职业道德及专业成长需求均要求教师具有共情,以设身处地地进出学生的内部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情绪与感觉,并将自身所感受到的内容,用学生所能理解的语言与之沟通。基于目前国内并无专门针对教师共情的测量工具,本研究欲在体现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前提下,编制一份以社会排斥事件为诱发材料的共情测量工具,以此来了解教师的共情能力,为职前教师共情的培养、在职教师共情的培训提供测评工具,进而丰富我国在教师共情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我们通过两项研究开发了教师共情的启动材料与测评问卷。研究一分别对38名中小学教师与100名小学生的访谈与调查了解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排斥事件。并通过对排斥事件的整理、剧本编写、视频拍摄、视频标准化等过程,开发了能诱发教师共情产生的启动材料。研究二,以579名职前教师为被试,采用文献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编制《社会排斥范式下的教师共情问卷》,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得出该问卷有认知共情、情感共情、行为共情三个维度组成,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与效标效度。两项研究表明,启动教师共情的社会排斥事件具有有效性,由认知共情、情感共情及行为共情三个维度组成的教师共情具有稳定的结构。测量教师共情的工具由1段视频材料与25个项目组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社会排斥范式下的共情测量更能体现教师职业特殊性,能更准确地测量教师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