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嘧啶类化合物配体(L1,L2)和三脚架结构化合物配体(L3—L6)及其相应的超分子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1)合成了两个嘧啶类化合物配体6—甲基—4—羟基嘧啶(L1)和4,6—二羟基嘧啶(L2),其结构如下: 合成和培养了配体L1(MHP)与钇的氢键超分子化合物{[Y(H2O)8](MHP)2(NO3)3}n的单晶体,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研究表明,在该化合物中Y与八个水分子配位,配位环境是畸变的十二面体,L1(MHP)并未直接参与配位,仅参与了氢键的形成,[Y(H2O)8]与L1和NO3-所处的两个平面以氢键相连,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氢键超分子化合物。红外数据分析表明,MHP由于在烯醇式—酮式互变异构中存在两个酮式异构体,所以在1706.2cm-1和1680.3cm-1呈现两个v(C=0)峰,但超分子化合物{[Y(H2O)8](MHP)2(NO3)3}n在这一区域仅在1658.5cm-1呈现一个v(C=0)强吸收峰,这进一步说明在超分子化合物{[Y(H2O)8](MHP)2(NO3)3}n中MHP使用的是酮式异构体。 我们还以碱金属Li+为模板,培养出了L1与Li+的单晶体,得到了相应的螺旋状超分子化合物。 (2)合成了三脚架结构化合物L3及其一系列新型衍生物L4—L6,其中L3和L4结构如下: 合成和培养了三脚架结构化合物L;(TIPT)与Zn的超分子配合物[Zn(TIPT)CI*(CHs0H)。单晶体,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发现三脚架结构化合物TIPT只有两条侧链参与配位,形成了螫合物,使Zn‘“具有变形三角双锥的配位结构,同时,两条侧链的卜位NH与 CHs0H及另一结构单元的 CI原于之间形成结构单元间的氢键,而另一条侧链的卜位 NH仅与CHs0H形成了结构单元内的氢键,从而结构单元依靠氢键,形成了一维的锯齿链状超分于结构。研究发现该配合物具有荧光性能。 我们还以L。为配体,分别培养出了其与Hg’”,Cd‘”的配合物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