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岛由纪夫——20世纪日本著名的作家,在其短暂一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的文学成就。但由于三岛1970年的自戕,他的作品最先是作为政治的载体介绍到中国以"供批判用"的。由于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再加上三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色情、武士道、天皇观等一系列的敏感主题,我国的研究者们不可避免的把三岛摆到了军国主义的位置上,因而也就带着政治的有色眼镜来解读三岛的作品,这些都使得人们对三岛作品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对三岛作品背后所隐藏的个人成长与文化因素视而不见。本文第一部分将对三岛由纪夫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状况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三岛作品在国内的译介传播,其作品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对三岛本人的探究做了详细的整理。通过第一章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了解国内对三岛由纪夫研究的现状,从而也认识到了这些研究所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对三岛的研究不够全面,易引起读者对三岛作品及其本人的误解。所以本文将对三岛前后期的创作做一个全面的介绍,让三岛不再神秘,易于理解。在第二章中,笔者结合三岛的成长经历及其前期的作品来论述这时期三岛作品的主题。受三岛童年成长经历及古希腊艺术的影响,三岛前期的创作基本脱离现实,在自己的脑中构筑了一个美丑对立的奇特世界。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大肆的赞扬美,却对美的未来充满着悲观与绝望,认为美终将走向灭亡。随着《忧国》的发表,三岛作品的主题开始发生变化。在第三章中,笔者结合日本战后社会状况及三岛后期的作品论述了三岛在战后日本民主运动浪潮的影响下逐渐从虚幻的世界走向了现实,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较多的现实因素,但三岛所认识的现实同实际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他总是期待社会的发展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进行,所以三岛后期也只是从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踏入了一个自己想象的现实。通过对三岛前后期作品主题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且客观的了解三岛及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