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癫癎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异常放电所致的,以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通常为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近期研究表明免疫机制广泛参与了癫癎发生及难治性癫癎形成过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对免疫反应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在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中,树突状细胞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聚集,并参与脑内的免疫反应。目前尚未见树突状细胞与癫癎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课题以树突状细胞为切入点,观察癫癎患者及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癎大鼠脑内树突状细胞的分布。方法:1、选用2010年4月至10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癫癎 6例患者(全面性发作5例,部分性发作1例)脑组织,使用CD11c(树突状细胞标志物)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癫癎患者脑内树突状细胞。2、选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导大鼠癫癎发作模型,将成年雄性SD大鼠在癫癎发作后12h,1d、3d、5d、7d、12d、30d处死,使用OX62(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致癎大鼠脑内树突状细胞时间、空间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与树突状细胞。3、使用60Co射线对大鼠照射,破坏外周DCs来源,即杀灭骨髓及外周血液内具有分化为树突状细胞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3天后,尾静脉血涂片MGG染色观察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数目,建立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导大鼠癫癎,选取SE后1、3天时间点,使用OX6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致癎大鼠脑内树突状细胞。结果:1、在6例癫癎患者手术切除脑组织标本中,3例患者的海马及颞叶皮质中发现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胞体呈圆形,表面有2-3个突起,散在分布于脑实质。2、正常大鼠脑内未见明显OX62阳性树突状细胞表达。癫癎发作后1天,树突状细胞开始浸润脑组织,树突状细胞数量在3-5天达到高峰,12h、7天、30天均未见树突状细胞表达。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致癎大鼠颞叶皮质及丘脑部位(包括丘脑外侧背核、中内外侧核、丘脑前背侧核、丘脑外侧后核、丘脑后核)。免疫荧双标法检测致癎大鼠颞叶皮质及丘脑部位未见小胶质细胞与OX62阳性树突状细胞双标。3、大鼠照射60Co后,尾静脉血涂片MGG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0Co照射组大鼠外周血内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建立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癎模型后1、3天,大鼠脑内未检测出OX62阳性树突状细胞。结论:1、首次在癫癎患者的颞叶及海马发现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在癫癎发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2、在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癎后24小时,树突状细胞开始出现在大鼠脑内,第3-5天达到高峰,并于第七天消失,主要分布于丘脑及颞叶损伤区周围脑实质内。树突状细胞非小胶质细胞源性,可能来源于外周骨髓造血系统。树突状细胞在癫癎发生中的作用尚待进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