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了解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指导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脱水药物的使用。方法:搜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心脑血管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伤后24小时内入院,给予颅脑CT检查,均行单侧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其中1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术后于额部骨窗旁硬膜下安放颅内压监测探头,另13例为同期重型颅脑损伤单侧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未安放颅内压监测探头的病人。术后两组给予抑酸、补液等常规处理的同时,ICP监测组记录每小时颅内压数值,根据颅内压数值变化调整甘露醇用量,对照组按常规经验给予甘露醇,观察两组术后七天甘露醇总的用量、肾功能、水电解质紊乱情况以及术后七天监测组颅内压变化等情况。结果:1、ICP监测组甘露醇总用量为575.00±102.06g,对照组为815.38±163.47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19,P=0.000)。监测组甘露醇总使用时间为22.80±9.93天,对照组为25.08±11.30天,使用天数无明显差异(t=-0.504,P=0.619);2、ICP监测组肾功能不全1例,水电解质紊乱2例。对照组肾功能不全8例,水电解质紊乱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持续观察监测组术后7天ICP的变化情况,发现ICP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可能通过ICP变化判断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及预后。大部分患者在术后4小时内ICP无明显升高,12小时内ICP升高至15~20 mm Hg左右,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效果显著,ICP可有所下降或保持相对稳定;术后48小时左右患者颅内压数值开始出现高峰,大部分病人ICP数值达最高峰出现在术后的第3~5天,ICP波动在值在25~35mm Hg左右,有少部分病人ICP数值可达到35~40 mm Hg,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后,ICP可有所下降并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查看患者生命体征都相对平稳。一般从第5天后开始逐渐回落。这些患者20天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例良好,2例轻残,5例重残。1例患者在术后1~4小时即出现颅内压持续性升高,ICP值迅速增高至30~40 mm Hg,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急查颅脑CT后发现手术部位再次出血,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此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同前9例患者,20天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植物状态。4、术后20天格拉斯哥预后评分ICP监测组10例患者中2例(20%)良好,2例(20%)轻残,5例(50%)重残,1例(10%)植物状态;对照组13例患者中2例(15%)良好,4例(31%)轻残,6例(46%)重残,1例(8%)植物状态。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照组较监测组轻残患者多,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根据ICP监测的数据,能够有效的指导甘露醇的用量,同时降低了因脱水药物带来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2、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七天ICP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般于3~5天达到ICP高峰,通过ICP的高低及持续时间一定程度上可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3、在术后ICP监测可以有效地发现颅内压变化状况,为需再次手术的患者赢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可能对其预后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