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文化视域下哈尔滨俄侨慈善活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的修建,俄侨在哈尔滨的人数日渐增加。十月革命后,一些反对新政权的俄侨又一次大量涌入哈尔滨,其中包含大量笃信东正教的难民。在哈尔滨的东正教教会及其信徒秉承东正教的救世思想原则对这些难民开展了各种慈善救助活动,积极帮助难民,彰显了东正教教徒博大的胸怀和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哈尔滨的慈善事业也在此基础之上蓬勃地开展起来。  本论文以东正教文化“弥赛亚意识、人道主义、聚合性”为出发点,分析了当时俄侨在慈善济贫、医疗和教育等领域所作出的各种善举的动因,进而从慈善的角度来认识东正教文化,理性地阐释东正教教会及其信徒在哈尔滨历史上对慈善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哈尔滨俄侨产生的历史条件、俄侨的发展阶段、东正教文化对俄侨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第三、四、五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内容是对东正教文化的概念界定,着重分析俄侨在东正教文化的影响下在哈尔滨进行的慈善救济活动、慈善医疗活动以及慈善教育活动。在最后一部分的结语中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概括。
其他文献
美国小说家肯·克西的代表作品《飞越疯人院》于1962年出版。小说以第一人称体验视角讲述了一个印第安混血儿勃鲁姆顿在精神病院中的一段生活经历,呈现了他从创伤到恢复的成
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而译文是否“充分”地实现了翻译的目的成为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目的论为翻译实践
写作测试是语言能力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众多英语水平测试中,写作能力测试项目均占有较高的比重。然而,由于写作测试涉及的主观因素较多,写作任务、施测环境、评分过程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现代派女作家,她大胆而富有创意的写作技巧使她在文坛上独领风骚。伍尔夫发表于1927年的著名意识流及女性主义小说《
在美国通俗文化中,食人情节的描述不足为奇。不论是真实的食人事件还是隐喻上的食人描述,都已经是类型文学中很常见的题材了,而且大部分的文字都会应用到哥特性质的修辞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