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试图考查并剖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童年创伤经历的发生率,探索精神分裂症症状及疗效是否受到童年创伤经历的影响。以期找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相关的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在前驱期进行有效的干预,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方法:本研究设置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到2017年9月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患者142例,最终完成患者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的评定,并在被试住院的第2、4、6周由研究人员对被试进行PANSS量表的评定,选取配合度较高的被试在住院的第六周再次填写CTQ-SF。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对象是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研究对象在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相对应的正常群体,由被试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及CTQ-SF,此次研究共给正常群体分发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0-6岁只有父亲或母亲陪伴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少于对照组,而父母一起陪伴、父母均不陪伴的人数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2)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儿童期创伤问卷的Alpha信度为0.821,分半信度为0.760,重测信度为0.944,正常对照组的Alpha信度为0.763,分半信度为0.674。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儿童期创伤问卷各维度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各维度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大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两组数据中,RMSEA<0.08,1<CMIN/DF<2,GFI、AGFI、CFI、TLI、PCFI均大于0.7。(3)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发生率依次为:18%、22%、21%、42%、64%,正常对照者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发生率依次为:13%、8%、15%、23%、36%。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在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这几个因子上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在儿童期创伤问卷的总得分和各因子的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4)有童年创伤经历与无童年创伤经历患者在PANSS减分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患者在PANSS减分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首次住院的患者在P2(联想散漫)、G14(冲动缺乏控制)条目上的评分显著高于非首次住院患者评分。有情感虐待经历与无情感虐待经历患者在阳性症状、P7(敌对性)、N5(抽象思维困难)、G9(不寻常思维内容)条目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躯体虐待经历与无躯体虐待经历的患者在P6(猜疑/被害)、G9(不寻常思维内容)条目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性虐待经历与无性虐待经历的患者在N5(抽象思维困难)条目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躯体忽视经历与无躯体忽视经历的患者在G2(焦虑)、G6(抑郁)、G10(定向障碍)、G13(意志障碍)、G15(先占观念)条目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情感忽视经历与无情感忽视经历的患者在PANSS各条目上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16岁之间父亲外出打工与父亲没有外出打工的患者在PANSS阴性症状减分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文版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在此次调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2)精神分裂症患者遭受童年创伤经历的程度和频率高于正常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3)童年创伤经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没有显著影响。0-16岁时父亲陪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有积极的影响。(4)童年遭受情感虐待的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阳性症状。而其他四个儿童期虐待及忽视因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