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肿瘤增生转移标志物在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78458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乳房Paget病和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检测几种肿瘤相关标记物,包括腺苷酸激酶-4(AK4)、核受体亚家族5 a类成员2(NR5A2)和脂肪瘤首选伴侣(LPP)在两种Paget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近5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乳房和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2、从病理资料库中调取乳房Paget病样本21例和乳房外Paget病样本19例,分别制作乳房和乳房外Paget病组织芯片各一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比较样本中AK4、NR5A2、LPP蛋白的表达,根据Campo标准判断染色强度。采用Case Viewer软件观察病理图像,统计各样本中单位面积Paget细胞数量、表皮突长度、棘层厚度、炎性细胞浸润深度、有无棘层松解、有无附属器转移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免疫组化结果【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和C-erb B-2】分析其临床意义。3、应用SPSS25.0和Graph Pad Prism 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资料(1)乳房Paget病:21例样本皆来自女性患者;平均发病平均数为61.0岁,中位发病年龄63.0岁;均为单侧发病,52.3%(11/21)发病在左侧,47.7%(10/21)发病在右侧;71.4%(15/21)的患者皮损伴有破溃,28.6%(6/21)患者皮损不伴有破溃;66.7%(14/21)患者伴患处乳头溢液,33.3%(7/21)患者无乳头溢液;21例样本中有18例样本检测了ER的组织表达,其中6例样本ER(+),12例样本ER(-);16例样本检测了PR的组织表达,其中5例样本PR(+),11例样本PR(-);17例样本检测了Ki-67的组织表达,均为阳性,其中4例样本小于15%,13例样本大于15%;15例样本检测了C-erb B-2的组织表达,均为阳性,其中6例样本2级(+),9例样本3级(+)。乳房外Paget样本无ER、PR、Ki-67及C-erb B-2的免疫组化资料。(2)乳房外Paget病:19例样本中有13例来自男性患者,6例来自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平均在63.2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1.5岁,26.4%(5/19)发病于外阴,52.6%(10/19)发病于阴囊,10.5%(2/19)发生于阴茎,10.5%(2/19)发生于腋窝。2、组织病理(1)乳房Paget病和乳房外Paget病组织病理学相似,表现为表皮增生,表皮内,特别是棘层下部出现Paget细胞。Paget细胞的特点是较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大1~2倍,圆形,无细胞棘突及细胞间桥,胞质丰富而淡染,如空泡状。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深染,核膜清晰。可见多个核,可见有丝分裂象。(2)乳房Paget病样本中的平均棘层厚度为219um,乳房外Paget病中为316um,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位面积内Paget细胞数量在乳房Paget病中为550/mm~2,乳房外Paget病中为250/mm~2,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皮内炎细胞浸润深度在乳房Paget病中为293um,在乳房外Paget病中为351um,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表皮突长度在乳房Paget病中为168um,在乳房外Paget病中为221um,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检测(1)21例乳房Paget病和19例乳房外Paget病的细胞浆中均表达AK4;AK4在乳房Paget病中的表达总体高于乳房外Paget病。乳房Paget病中AK4强阳性7例,中阳性9例,弱阳性5例。在乳房外Paget病中,依次分别是1、4、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NR5A2在21例乳房Paget病和19例乳房外Paget病皆为弱阳性表达,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例乳房Paget病和19例乳房外Paget病细胞浆中均表达LPP。乳房Paget病中的表达强度总体高于乳房外Paget病,乳房Paget病中强阳性8例,中阳性6例,弱阳性7例。在乳房外Paget病中,它们是分别是1、7、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4)在乳房Paget病中,AK4的表达在皮损伴有溃疡者强于不伴有溃疡者,P=0.045;ER(-)组强于ER(+)组,P=0.039。乳房外Paget患者未行上述检测。(5)在乳房Paget病中,LPP的表达在中年组高于老年组,P=0.009;Ki-67>15%组高于Ki-67<15%组,P=0.011。乳房外Paget患者未行上述检测。结论:1、乳房Paget病和乳房外Paget病在常规病理下表现相似,难以区分。2、乳房外Paget病和乳房Paget病在单位面积Paget数量、真皮内炎细胞浸润深度及平均表皮突长度上无差别。3、AK4和LPP在乳房Paget病和乳房外Paget病中皆为阳性表达,但乳房Paget病表达强度皆高于乳房外Paget病;NR5A2在乳房Paget病和乳房外Paget病中皆为弱阳性表达,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乳房Paget病中,AK4的表达在皮损伴溃疡组和ER(-)组表达强度高于不伴有溃疡皮损和ER(+)组,AK4是否可以作为乳房Paget病的一个预后指标仍需更多研究来证实。5、乳房Paget病中,LPP的表达在中年组和Ki-67>15%组的表达强于老年组和Ki-67<15%组,推测LPP与乳房Paget病的发生和扩散有关,仍需更多研究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通过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有病理结果的1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69例,恶性121例,
目的:将参加乳腺癌社会化筛查的适龄女性的乳腺超声实质分型和临床相关资料,对照乳腺X线腺体类型构建中国女性乳腺X线腺体类型联合预测模型,为临床上乳腺疾病诊断方法的选择和检查流程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参加乳腺癌社会化筛查的1078名适龄女性的临床资料、乳腺超声实质分型和乳腺X线腺体类型,运用卡方检验及SPSS 23.0对各变量与乳腺X线腺体类型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
目的: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I)。过去30年,梅毒在一般人群中的流行率有所下降,然而近年来,全球多地报道了梅毒感染率的再次上升。在我国,梅毒患病率由2000年6.43/10万增至2013年32.86/10万,年均增长达到13.37%。梅毒流行率在主要人群中较高,特别
目的:恶性单发肺结节CT边缘征象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牵拉征分别代表肿瘤的增殖和浸润两种不同恶性肿瘤生长特性。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恶性肺结节边缘征象所在区域18F-FDG摄取程度及异质性,以分析恶性肿瘤不同生长方式对18F-FDG摄取程度及异质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病理确诊单发恶性肺结节行18F-FDG PET/CT显像共163例。CT观察肿瘤边缘阳性征象分
背景:皮肤鳞状细胞癌是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恶变所致疾病,多发于平均年龄60岁的老年人,皮肤鳞癌常于日晒部位多发,患者病损大多分布于颜面部、背部等部位。临床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规治疗方法还包括激光治疗、药物治疗、放化疗等。近年来,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成为治疗皮肤鳞癌的有效治疗技术,但其治疗方案及参数并无统一标准。在有关PDT疗效的研究显示,激光的照射能量
目的:观察2940nm像素激光辅助外用曲安奈德溶液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及2940nm像素激光辅助外用曲安奈德溶液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稳定期节段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稳定期节段型白癜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1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并符合本实验标准的稳定期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和B。A组给予2940nm像素激光辅助外用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角化不良,真皮大量炎细胞浸润及真皮浅层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许多热休克蛋白(HSPs)被证明影响银屑病的发生发展。DnaJA4是HSP40家族成员,为I型HSP40蛋白,被证明可以调控角质形成细胞中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通过调节载脂蛋白E(Apo E)的表达影响转移性内皮细胞聚集,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
目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第二大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SCC新发病例70万例。化学物暴露是SCC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阐明化学物致SCC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调控因子将为该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线索。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leucine-zipper,b-ZIP)家族是体内广泛存在、负责调节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家族。NF-
目的:调查妊娠早期妇女皮肤瘙痒的患病率,分析妊娠早期瘙痒的一般特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建立孕产妇保健册的妊娠早期妇女,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健康状况,采用的是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第三部分为瘙痒情况,采用的是5-D瘙痒量表。所有被调查者均需填写问卷的前两部分,问卷第一部分“有无
目的:皮肤鳞状细胞癌与其他皮肤癌相比具有更高的侵袭性,五年生存率较低。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Circ RNAs在许多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Circ RNAs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关系尚待研究。因此我们要探讨Circ RNAs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并预测其对皮肤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3对皮肤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