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我国干旱缺水的态势及成因,建立了区域性旱情评价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抗旱减灾的决策模型。最后以滁州市的旱情为例进行了分析。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对干旱及旱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是引起干旱的主要原因,人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旱的发生;而旱灾则与人类的社会的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人类的经济活动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旱灾发生的频度。 2.对区域性旱情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区域旱情评价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分别对区域的旱情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对区域内某一行业(主要指农业)的旱情进行评价(包括对主要农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的旱情进行评价)。 3.对区域性抗旱减灾对策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旱情评价模型的结果,研究并提出了区域抗旱减灾的决策模型,包括区域内水资源优化分配模型、区域内季节性水资源在不同农作物间的优化分配模型和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灌溉用水量的优化分配模型。 4.对滁州市的旱情进行了评价及抗旱减灾的研究。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滁州市的旱情进行评价,并结合滁州市的具体情况提出滁州市抗旱减灾的对策,给出其旱情决策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