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工作,统计数据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统计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统计数据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才能为政府提供高效、精准、科学的服务。然而近年来,统计注水、统计造假、“数据打架”等负面新闻频频曝出,统计数据质量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质疑。统计数据失真不但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还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应当得到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很多,而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统计管理体制问题。现行的统计双重管理体制(受地方政府和上级统计机构双重领导),独立性不够,易受地方政府的干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目前,统计部门从上到下正在开展“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改革。本文以S县为例,结合笔者在基层统计部门工作实际,首先对统计数据质量标准、评估体系、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访谈、查阅文献、举例实证等多种方式,指出S县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在统计一线工作的便利,重点在统计数据生产过程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政府统计的概念、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涵义及标准,统计数据质量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四个维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然后介绍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后续各章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介绍了S县政府统计概况和统计数据质量现状,指出了统计数据在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选用S县的真实案例进行举例说明;第四章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统计体制不完善、法制建设缺失、基层基础薄弱等影响S县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第五章针对问题,结合S县实际,提出了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加快统计信息化发展等对策建议;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