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1937-1945年)的经济开发和建设的道路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边区的经济开发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使边区度过了困难时期,为抗战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政策和实践支撑。 基于此,本文在前人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政策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了陕甘宁边区的地理概况、政权沿革和抗战前的开发状况;第二部分具体论述了边区经济开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分为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三部分对边区的经济开发政策给予总体评价,主要论述了边区经济开发政策的特点、政策实施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对开发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主要有四点:第一、任何开发的本质都是反自然的,制定政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第二、种植业的单一经营,既不利于区域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又造成其他几种农业自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第三、受政治军事因素影响,单纯为适宜军事需要的开发,注定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开发,是一个短期行为;第四、经济发展不单纯地取决于纯粹的经济行为,而是由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要素相互组合而成的一种“氛围”所推动的。 正值西部大开发之际,本文试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开发政策的得失作出分析,从而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