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癌症患者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以及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癌症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相关机制。方法:住院的癌症患者124例,一般疾病对照组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全部被试者完成一般情况问卷、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癌症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结束一周后做生活质量问卷(QLQ-3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由研究者评定。初次就诊的癌症患者36例,取外周静脉血测查T3、T4、TSH、IL-2、TNF-a。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ANOV)、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应用SSPS10.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结果:(1)癌症患者抑郁障碍发病率32.26%,焦虑障碍发病率29.84%。(2)经济状况与癌症患者抑郁、焦虑障碍密切相关。(3)癌症患者抑郁组、焦虑组及共病组EPQ神经质分、DSQ不成熟防御机制分显著高于无情绪障碍组及一般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4)癌症患者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显著高于共病组,癌症患者抑郁组、焦虑组及共病组比无情绪障碍组、一般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5)单一化疗组HAMA总分显著高于术后化疗组及单一放疗组;术后化疗组HAMA总分显著高于术后放疗组。(6)病程、年龄、不成熟防御机制、负性生活事件强度、HAMD总分及HAMA总分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7)伴发抑郁或焦虑障碍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无情绪障碍的癌症患者。(8)HAMA总分、客观支持与血清TNF-a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躯体生物治疗方式、经济状况、躯体不适症状以及患者的个性特征、不成熟防御方式等与癌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关系密切;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癌症患者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更多,社会支持较少。焦虑障碍影响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积极治疗化疗、放疗后的不良副反应以及有意义的干预癌症患者抑郁、焦虑障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