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进一步寻找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前期的诊断指标,了解帕金森病发病的慢性进程,通过检测小鼠的行为、生化及形态学的改变,探索采用MPTP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帕金森病早期模型。方法: 8周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60只,体重22-25g,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每天上午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hridine,MPTP,4mg/kg,(0.9%无菌生理盐水溶,现配现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随机分为四组,连续上午给药5d、10d、15d、20d。模型组停药后第1d、3d、6d通过悬挂试验、游泳试验进行小鼠行为学检测,最后一次给药后第7天取血并经心灌注制作小鼠脑部标本。提取小鼠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谷胱甘肽(GSH)的变化,采用生化检测仪检测尿酸(UA)值的改变。形态学主要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免疫组化法、尼氏(Nissl)染色法来观察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中脑黑质内超微病理改变。结果:对照组、模型组相比:(1)行为学检测小鼠肢体运动协调情况,对照组与模型组观察均未发现动物肢体不协调情况,运动检测统计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2)生化指标检测,HPLC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的8-OHdG、GSH、UA水平随着给药时间不同都发生了变化,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8-OHdG是具有增高的趋势,后两者都有降低,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形态学改变,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内可见散在固缩的神经元,正常对照组小鼠中脑黑质内神经元结构正常。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黑质网质区(SNc)TH阳性神经元胞体密集,整体面积大,密集分布于SNr;MPTP模型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突起减少变圆,胞浆和纤维着色变浅,细胞分布不规则,SNr区纤维减少。MPTP模型组小鼠的黑质致密带(SNC)区域的TH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黑质组织的超微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小鼠黑质神经细胞和粗面内质网、多聚核糖体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正常;给药5、10d组小鼠的超微结构没有发现异常,而15、20d组小鼠黑质内均可见到粗面内质网扩张、粗面内质网减少、核糖体解聚和线粒体肿胀、嵴变短、空泡化等,这些病理变化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本实验采用MPTP长时间小剂量多次给药方法,可以建立小鼠帕金森病临床前期的动物模型。该模型的形态学超微病理改变、生化指标以及行为学检测等结果可以作为研究帕金森病早期的参考指标,为帕金森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并进行及时干预治疗,控制该疾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