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诱导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期因子表达的影响及糖肾颗粒的干预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关系,从细胞水平阐明 MK 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糖肾颗粒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蛋白激酶C、促纤维化因子TGF-β1和MK表达的影响,为其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及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高糖组、糖肾颗粒组(低、中、高剂量)、贝那普利组(西药对照组)。药物干预高糖培养下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作用时间(24h、48h、72h)下细胞增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K、TGF-β 1、PKC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MK、TGF-β1、PKC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K、TGF-β1、PKC含量。结果高糖(30.0mmol/L)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增殖。糖肾颗粒及贝那普利两种药物血清对高糖刺激下的系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糖肾颗粒血清对GMC的抑制作用优于贝那普利血清,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关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K、TGF-β1、PKC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01),MK、TGF-β1、PKC分泌增加。与高糖组比较,糖肾颗粒和贝那普利两种含药血清均能逆转上述变化,糖肾颗粒的抑制作用强于贝那普利(P<0.05),且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高糖可促进GMC增殖,糖肾颗粒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GMC增殖,并呈一定的时效和量效依赖性关系。高糖可致GMCs MK、TGF-β1、PKC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并使MK、TGF-β1、PKC的分泌增加,MK与TGF-β1、PKC呈正相关。糖肾颗粒可下调GMCsMK、TGF-β1、PKCmRNA及其蛋白表达,同时,使MK、TGF-β 1、PKC分泌减少。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检测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逐渐成为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基本要求。本课题利用ARM微处理器、MSP430系列单片机和射频识别、RS485、GSM三个数字
研究证明植物C2H2型锌指蛋白不仅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相关过程,如花器官发育、叶发育、根毛细胞和表皮细胞发育和配子体发生等,而且还参与植物细胞相关功能过程,如非生物胁迫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日趋复杂,外资银行不断进驻,民营商业银行次第开立,国有银行面临创新转型严峻局势,银行业竞争激烈,然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组织仅仅依靠管理层对员工下达指令、员工仅仅完成职责内的事情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建设银行的转型节奏,为了应对当前严峻形势,组织对员工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需要
铁路运输的基层单位是车站,而车站的高效运行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计划平稳有序进行。铁路客运站的车站作业计划决定着相关工作的高效实施和其设施设备的高效使用,在此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到发线运用计划,其对铁路客运站的设备设施充分利用以及安全、迅速地完成旅客运输任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到发线运用的角度出发,研究旅客列车如何根据车站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到发线,进而有效改善车站作业计划,最终实现客运组织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YHWD)促进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对神经母细胞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30min,缺血后24h开始灌胃补
研究背景及目的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低分子疏水性多元酚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
目的通过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从病理形态、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测定来推测加减复方忍冬藤汤治疗子宫内膜
近年来,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按照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对标一流找差距,开拓创新争先进,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房产管理体系"的工作要求,结合《四川省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
会议
著名智者根敦群培为了报答世界对它的养育之恩及膳食之恩而留下的著作是《智游佛国漫游记》,他也曾言过:“以余之拙作,报人世长久膳食之恩典。”近二十多年里引起了前所未有
編鐘是先秦時期最為璀璨輝煌的“金石之樂”的代表,但隨著時代變遷已逐漸衰亡。又因《樂經》已佚,音聲樂律的傳承便出現了嚴重的斷代。《國語》中的樂律文獻雖只占零星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