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通过系统研究抑郁症中西医相关文献,探讨中医郁证的病因病机和抑郁症的西医病理机制,研究中医体质相关因素,归纳中医体质与抑郁症的关系,探究抑郁症中医药论治;对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在校大学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观察大学生产生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大学生体质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分析抑郁状态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型分布规律,为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提供依据和参考;以疏肝解郁经典方逍遥丸干预抑郁模型大鼠,基于BDNF-TrkB通路探究逍遥丸对大鼠抑郁状态的改善及其作用机制,通过临床已证明有效的逍遥丸来反向验证疏肝解郁法治疗抑郁症的科学性。方法1.理论探讨:查阅抑郁症中西医相关文献,整理中医郁证的病因病机和抑郁症的西医病理研究与治疗,探究抑郁症中医体质分布及中医药论治。2.流行病学调查:2.1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这一时间段中,选取600名在校大学生(黄家湖大学城)为研究对象,应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原名为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评价入组对象的抑郁评分,抑郁评定标准: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根据评定标准,调查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再将肯定有和可能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CES-D评分>15分)纳入观察组,正常组为无抑郁症状的大学生(CES-D评分≤15分),并调查其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黄家湖大学城大学生产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2.2大学生不同体质与抑郁状态的关系分析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观察组大学生进行体质分型调查,体质类型可分为阴虚质、特禀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首先可计算各亚量表的评分,即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0~100分,计算原始分数后可再换算为转化分数。3.实验研究:8周龄SPF级SD大鼠32只,用随机数方法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三组进行慢性束缚造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给予氟西汀灌胃,中药组给予逍遥丸灌胃。在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进行体重测定、敞箱实验测定、糖水消耗实验测定和食物消耗实验。运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内BDNF和TrkB蛋白表达的情况;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内BDNFmRNA和TrkBmRNA表达的情况。用SPSS 1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逍遥丸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效果。结果1.气郁质是情志病证的易感体质,易患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以肝气郁结型和肝郁脾虚型最为常见。因此,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多采用疏肝理气解郁的治法,逍遥丸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在临床上已得到验证。2.调查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结果:对黄家湖大学城600例大学生进行调查,最后有585例纳入研究,15例脱落。585例中有105例肯定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7.95%;无抑郁症状的有350例(59.83%);可能有抑郁症状的有130例(22.22%)。调查分析得出家庭所在地为城镇、单亲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担忧就业前景为大学生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3.观察组大学生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观察组体质频次从低至高依次为:特禀质1.70%(4/235)、痰湿质2.98%(7/235)、湿热质3.83%(9/235)、血瘀质3.83%(9/235)、平和质4.26%(10/235)、阴虚质6.81%(16/235)、阳虚质17.02%(40/235)、气虚质21.70%(51/235)、气郁质37.87%(89/235);正常组体质频次由低至高依次为:气虚质3.43%(12/350)、阴虚质3.43%(12/350)、特禀质3.71%(13/350)、气郁质4.29%(15/350)、痰湿质6.00%(21/350)、血瘀质7.43%(26/350)、湿热质7.71%(27/350)、阳虚质11.71%(41/350)、平和质52.29%(183/350)。观察组平和质频率低于正常组(χ2=146.717,P<0.05),观察组气郁质、气虚质频率高于正常组(χ2=108.504、48.857,P<0.05)。观察组大学生的中医体质与CES-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学生CES-D评分与血瘀质、痰湿质、特禀质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呈正相关(P<0.05),与平和质、阳虚质呈负相关。4.造模前,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大鼠体重、水平运动量、糖水消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体重下降、水平运动量下降、糖水偏好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水平运动量下降、糖水偏好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体重增加、水平运动量增加、糖水偏好度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DNF和TrkB蛋白表达减少,西药组和中药组BDNF蛋白表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中药组中BDNFmRNA及TrkBmRNA表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BDNF和TrkB蛋白和基因均表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查阅抑郁症中西医相关文献,对中医郁证的病因病机和抑郁症的西医病理机制及治疗进行分析,归纳中医体质与抑郁症的关系,阐明气郁质是情志病证的易感体质,易患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多采用疏肝解郁的治法。2.本次研究调查了黄家湖大学城4所高校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肯定有抑郁症状的比例为17.95%。大学生出现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为:家庭所在地为城镇、单亲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担忧就业前景;保护因素为:社会支持度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强。在中医体质类型方面,抑郁状态大学生以气郁质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学生CES-D评分与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呈正相关,与平和质、阳虚质呈负相关。3.通过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的体重、食欲、水平运动量、糖水消耗量等行为学改变的实验结果提示大鼠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在抑郁模型大鼠上发现逍遥丸具有抗抑郁作用,且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大鼠海马BDNF-TrkB通路上调相关,也提示逍遥丸的抗抑郁“多靶点”思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