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学生敬业精神是基于大学生对学业和工作的热爱而产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以及精神气质。新时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本文尝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敬业精神进行追溯,将西方文化中敬业思想展开梳理,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敬业的相关观点的确立和发展,从而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文化脉络与理论渊源。同时对大学生敬业精神现状及培育情况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敬业精神是基于大学生对学业和工作的热爱而产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以及精神气质。新时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本文尝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敬业精神进行追溯,将西方文化中敬业思想展开梳理,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敬业的相关观点的确立和发展,从而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文化脉络与理论渊源。同时对大学生敬业精神现状及培育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研究。根据问卷样本分析显示当前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已初见成效,能够普遍认同并关注自身敬业精神的培养,意识到敬业精神的重要性。但由于受效率至上的工业精神与功利主义的影响、社会转型期价值理性的迷失以及教育使命的现实偏颇等原因交织,使得大学生对敬业精神的认知不够全面、情感较为淡薄、意志易于动摇、行为有所偏差。为了巩固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敬业精神培育的有效实施,我们应当努力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敬业精神培育,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敬业精神的当代价值及现代性转化,创新运用典型示范法和激励法培育敬业精神。从而使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真正将敬业精神发扬光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严明的政治纪律组织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工作尤为重视。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政治纪律,多次强调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作出了一系列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全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开创,并经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随着当今国内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城镇化和劳动型经济的扩展,大量农村人口为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而涌入城市。改革开放至今40余年,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吸引至发达地区,从而导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甚至在很多区域产生了“空心化”的现象。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农民生活质量普遍较差,经济实力落后,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并不显著,而且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
高校学生党员不仅是大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必须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充分了解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和思想建设现状,才能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主要从
为了有效减少毒品所带来的各种危害,国家不断加大对贩毒吸毒的打击力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手段,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有效的戒除毒瘾。结合《禁毒法》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主要以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自愿戒毒以及社区康复为主,其中强制隔离戒毒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逐步加强联系以及合作,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行政强制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有效地戒除毒瘾。但在具体落实中存在不少问题
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是环境资源犯罪类型中适用率较高的一类犯罪。就目前的野生动物保护现状而言,相关法律的适用效果仍较差,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相关犯罪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轨时期,社会经济形势复杂且发展较快,相关司法解释颁布较早,导致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在适用上存在诸多问题。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破解中国难题、完善中国制度、丰富中国文化、深化中国理论、实现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的话语内涵和独特的话语价值,对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这一话语体系,有助
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反映人的精神生活品质、心灵生活层次、心理生活状态、文化生活品味、信仰生活程度,伦理生活瑕瑜,影响着个体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树立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性价值修养等影响着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立足于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研,着眼于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全面找寻成因,并以此为契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是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社会群体,他们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能够迅速接纳和吸收新思想、新技术。从量上而言,高校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总量,是社会进步的风向标、国家发展的晴雨表。从质上而言,高校大学生是要求进步的一个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程度如何,是影响他们成长成才和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更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更加强调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了“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先进典型示范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先进典型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走进新时代,党和国家更是将大学生先进典型示范育人提升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更为关键的地位。高校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先进典型示范育人,是对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发挥好示范育人的作用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既是个体的精神现象,又是社会的文化现象。信仰,构成人之精神架构中最根本、最高层次的支撑与价值牵引。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崇高的、现实的、科学的信仰,在信仰谱系中,它与宗教信仰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在当前价值多元化时代,“物欲”观念仍徘徊在人民大众的思维之中,逐步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扭曲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条化的态势,极大地影响着